张玉
-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四川省“十二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青川柴胡资源被引量:29
- 2014年
- 为了筛选适宜四川省青川县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优质柴胡种质资源,并探索综合评价柴胡质量的新方法,对14个具有代表性的柴胡样品的12个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融入DTOPSIS法,建立一种新型柴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8,10号柴胡种质资源综合质量最优,可在青川县推广种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与DTOPSIS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DTOPSIS法中C i的最大差异达到46.33%,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 i的最大差异仅有13.10%;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结合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柴胡资源质量。
- 孟杰陈兴福杨文钰李志飞张玉宋九华杨兴旺
- 关键词:DTOPSIS综合评价柴胡
- 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方案,对北柴胡进行不同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处理,通过测定北柴胡干物质积累量和柴胡皂苷a,d含量动态变化以及北柴胡产量,考察不同浓度的锌(Zn)硼(B)钼(Mo)配施对北柴胡产量及柴胡皂苷a,d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对北柴胡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处理Zn2B2Mo3不仅能促进干物质积累,还利于干物质有效地向地下部分转移;一定范围内,单施Zn,Mo肥均能够增加北柴胡根部的产量,处理Zn2B2Mo1的产量为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微肥配施,按Zn 48.45 g·hm-2,B 355.05 g·hm-2,Mo 86.40 g·hm-2的配方,北柴胡能够获得3 313.05 kg·hm-2的产量;处理Zn2B3Mo2的锌硼钼配比最有利于北柴胡根部柴胡皂苷a,d总量的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微肥施肥量为Zn 36.15 g·hm-2,B 343.05 g·hm-2,Mo 106.35 g·hm-2,此配方下,柴胡皂苷a,d总量能够达到1.23%。该研究首次发现适宜配比的锌硼钼配施能够提高北柴胡的根部产量,并能够促进柴胡皂苷a,d的积累。
- 孟杰陈兴福杨文钰李志飞张玉宋九华杨兴旺
- 关键词:北柴胡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 激素处理、光照、温度对北柴胡出苗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4年
- “中柴1号”北柴胡种子播种在以大田耕层土作为育苗床的塑料盆中,并在温度15,20,25,15~25℃,光照8,12h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恒温温度(15℃)与较高恒温温度(25℃)均不利于北柴胡出苗,但对增强幼苗根系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变温(15~25℃)较恒温显著促进北柴胡出苗;光照时间12h时,能够提高北柴胡出苗速率、出苗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根系活力,但不能提高北柴胡出苗率;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水杨酸等对柴胡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柴胡种子的萌发及出苗。赤霉素能促进北柴胡出苗及幼苗根系活力的提高;水杨酸能够提高幼苗根系活力。光照、温度与激素处理对北柴胡种子出苗均有显著影响,且三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气温在20℃上下5℃波动,光照每天在8h左右,并采用赤霉素10×10-6进行激素处理最有利于提高北柴胡出苗率。
- 李志飞陈兴福徐进孟杰蒋涛张玉杨兴旺
- 关键词:北柴胡种子激素处理光照温度出苗特性
- 小麦抗赤霉病地方品种的RAPD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利用57个RAPD引物对22份小麦抗赤霉病地方品种进行分析发现,48个引物(84 21%)共扩增出222条带,平均4 6条。其中,45个引物(93 75%)扩增出178条(80 18%)多态性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1条多态性带,且发现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材料能进行特异性扩增。22份材料间的RAPD标记遗传距离(GD)变幅为0 152~0 471,平均为0 314。聚类分析表明,RAPD标记能将所有材料区分开。在GD值0 33水平上,供试材料可划分为4类。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
- 张玉李伟魏育明郑有良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RAPD标记聚类分析
- 玉米轴色突变体698-3R的遗传鉴定
- 2020年
- 以辐射诱变获得的玉米红轴突变体698-3R为材料,通过遗传交配设计分析轴色的遗传规律,利用SSR-BSA法初步定位轴色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突变体698-3R的红轴对白轴性状表现为显性遗传,受一对核基因控制,初步定位在第一染色体上的SSR标记phi095与umc1452之间,与phi095相距3.9cM,与umc1452相距7.1cM,将该基因暂定名为C(t);(2)以轴色基因 P1的cDNA为模板克隆C(t),发现698-3R有3个C(t)转录本,而野生型698-3中至少有2个;预测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698-3R中3个C(t)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P1-wr蛋白一致,突变使其获得完整的MYB结构域和酸性激活域,而野生型698-3中698-3-P-1蛋白由于编码序列缺失导致移码突变,不具有该功能结构域;(3)对C(t)基因qRT-PCR分析发现,除25DAP外,其余4个时期在698-3R中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698-3;以 A1和 C2基因表达验证分析发现,C(t)与验证基因表达模式一致,说明C(t)可能具有 P1激活调控 A1和 C2基因表达的功能。推测该红轴基因C(t)可能为一个 P1-wr基因。
- 余学杰李开兵张玉张玉蔡林柯永培
- 关键词:玉米辐射诱变基因定位基因克隆
- 成熟度与采收部位对川泽泻种子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采集川泽泻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和两个批次的不同采收部位的种子,对其果实和种子外观质量、种子净度、含水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等进行比较研究,为川泽泻优质种子的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川泽泻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和种子外观形态及重量变化明显且较一致;不同成熟度的新鲜和阴干种子发芽率均明显不同,且低成熟度种子宜用于储藏,高成熟度种子宜用于即播。不同采收部位的种子中主花茎第三轮及以上部位(中上部)种子质量高于其他部位。种子培育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植株生长一致并及时摘除主花茎第一轮短枝和第二轮花序;种子采集宜分批进行,主花茎底部花序应提前采收,中上部花序后期采收,均以果实大量成熟时(呈褐色)为宜。
- 陈琪陈兴福杨文钰张宝林张玉杨俊东
- 关键词:种子质量成熟度分批采收
- 不同海拔菊花氨基酸组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被引量:20
- 2014年
- 为了比较宝兴县不同海拔所产菊花的氨基酸组分及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研究采用盐酸水解法,使用日立L-88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所产菊花均含有16种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总量较高,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亮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氨基酸,随着海拔的升高,菊花中符合FAO/WHO氨基酸模式谱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先有一定增加然后逐渐减少。各海拔所产菊花蛋白质消化利用率较高,但均未达到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标准。随海拔升高,菊花口感增强、功能性氨基酸总量增加。分析得出,以FAO/WHO氨基酸模式谱为标准,海拔2 219.2 m左右菊花较适宜;以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为标准,海拔2 329.3 m左右菊花较适宜;以易于消化利用的蛋白质为开发目标,海拔2 219.2 m左右菊花最适宜;以味觉和功能性氨基酸为开发目标,海拔2 598.7 m左右菊花最适宜。
- 曾羽陈兴福张玉孟杰李瑶杨文钰
- 关键词:菊花海拔氨基酸营养评价
- 生殖生长对川泽泻源库关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生殖生长对川泽泻源库关系及其特征指标的影响,为其高产优质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比较留薹和去薹植株各部位干物质量、叶和块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量等生理指标的积累过程。结果生殖生长的保留有利于川泽泻生殖库的积累,不利于叶源和营养库的增长,能够显著增加植株总库容,提高植株总生物量;去除生殖生长能够增加叶生长后期和块茎产量形成期的C/N值,提高叶和块茎的产量。结论川泽泻栽培过程中应采取人工措施及时调整植株C/N值,以提高块茎产量;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选择叶片数适量且生长后期叶片C/N值高、块茎含氮量高的品系。
- 陈琪陈兴福杨文钰张玉王琦赵一帆
- 关键词:生殖生长源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