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钰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教育
  • 4篇教师
  • 3篇道德
  • 3篇学前教育
  • 3篇审视
  • 2篇德育
  • 2篇教师权威
  • 2篇儿童
  • 1篇道德氛围
  • 1篇道德教育
  • 1篇道德权威
  • 1篇德教
  • 1篇德育变革
  • 1篇新政
  • 1篇信任
  • 1篇学前教育政策
  • 1篇学校道德
  • 1篇学校道德氛围
  • 1篇学校德育
  • 1篇知识

机构

  • 1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作者

  • 11篇毕钰
  • 3篇刘磊

传媒

  • 2篇教育评论
  • 2篇教学与管理
  • 1篇辽宁教育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教育导刊(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透视英国的学前教育普惠新政——基于对《更能负担得起的儿童保育》政策的解析被引量:2
2016年
《更能负担得起的儿童保育》是近年来英国颁布的具有典型“普惠性”特征的学前教育新政。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四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民众对学前教育的支付能力:降低学前机构的办学成本,为民众提供能够负担得起的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信息服务系统,以满足家长的需求。此项新政对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可借鉴之处。
刘磊毕钰
关键词:学前教育
赫尔巴特与涂尔干儿童惩罚观之比较及实践指引被引量:1
2018年
儿童惩罚观的话题由来已久,从古希腊至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社会学家涂尔干各自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惩罚观。两者的观点既有异曲同工之处,又有和而不同之处。赫尔巴特主要从管理角度看待惩罚问题,涂尔干更多将惩罚视为一种德育手段。对两种儿童惩罚观的比较,在有助于深入认识惩罚问题、把握惩罚本质的同时,为我国当今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引。
毕钰
关键词:涂尔干
具身认知:学校德育审视的新视角
具身认知源自上世纪,目前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一股浪潮。具身认知的总体特征是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强调身体的重要作用。而身体之于具身认知类似于儿童"人"之于学校德育,因此具身认知与学校德育密切相关。用具身认知审视当下学校德育...
毕钰
关键词:学校德育情境观
英国近20年学前教育政策中的家庭视角解析被引量:17
2017年
近20年来,英国政府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将家庭视为重要的社会资产,并在学前教育政策中体现了对家庭的重视和支持。首先,英国政府通过提高家庭对学前教育和儿童保育的支付能力,竭力帮助家长实现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其次,依托于确保开端儿童中心,为包括贫困家庭在内的所有家庭提供广泛的综合服务;再次,通过推行税收抵免等相关福利制度,尽力分担家庭的育儿成本;最后,通过改善贫困儿童的家庭境遇、加强早期干预等方式精准扶持贫困儿童及其家庭。同时,英国此种"家庭支持"取向的学前教育政策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后续经费供给不足,致使儿童中心等家庭服务项目遭遇发展瓶颈;贫富悬殊的裂痕很难弥合,贫困儿童及其家庭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今后,英国政府应进一步提升早教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家庭支持"取向学前教育投入的收益;将有限的经费优先分配给贫困儿童及其家庭,并进一步加强"上游干预";继续推行"准市场机制",扩大早期教育供给,为幼儿和家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我国的生育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或将使一部分幼儿家长在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时面临更多挑战,与此同时伴随城镇化进程,劳务输出大省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规模和比重将持续增加,长期亲子分离的不利境遇使他们的成长面临多重隐患。鉴于此,将家庭视角纳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可以在三个方面着力体现对儿童及其家庭的重视和支持:一是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程度,切实降低家庭的育儿成本,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二是将建立0~3岁婴幼儿照料服务体系纳入政府的政策议程;三是坚持"济困优先"原则,为处境不利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扶持。
刘磊毕钰
关键词:学前教育政策家庭视角处境不利儿童
欧盟国家发展私立学前机构的经验探究被引量:3
2015年
欧盟国家发展私立学前机构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关注私立学前机构的三大功能,将其作为建设福利国家的重要手段;努力兴办"付得起"的学前教育,为私立学前机构提供政府拨款;通过加强学前教育立法,促进私立学前机构的健康发展;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刘磊毕钰
关键词:欧盟学前教育
初中阶段学校关怀道德氛围的现状调查与建设策略
学校关怀道德氛围是指在校园中调控学校教职员工与学生之间社会关系的关怀方面的规范、价值观及其被学生所共享的程度。其中,关怀是关怀方通过行动满足他人合理需要并得到被关怀方回应的一种行为关系。本研究旨在调查初中阶段学校关怀道德...
毕钰
关键词:初中阶段学校道德氛围
文献传递
基于布劳交换理论的教师权威审视被引量:4
2019年
布劳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应遵循互惠原则和公平原则,交往各方应彼此期待和信任。基于布劳交换理论可总结出教师权威的现实选择:第一,教师明确自身角色概念,成为唤醒学习者期待的先行示范者;第二,在强化政府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家校共同努力保障师生受惠;第三,善于利用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实现对学生的公平对待;第四,充分发挥有效互动的教育优势,通过增强师生信任来树立教师权威。
毕钰
关键词:教师权威互惠公平信任
小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偏好特征及教师权威改善策略被引量:2
2023年
小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偏好反映的是小学生对教师某些权威类型的喜欢程度。教师权威可分为制度权威、智慧权威、道德权威、人格权威和知识权威等5个基本维度。小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偏好特征表现为:偏好程度总体较高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性别和角色差异;在各个维度及其二级分析指标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性和年龄方面的发展差异性。基于小学生对教师权威偏好的视角,教师提高权威水平的主要策略有:全方位发展,努力成为在多方面都有较高权威的教师;关注差异,构建尊重小学生异质化发展的班级共同体;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偏好倾向,有所侧重地展现相应的权威。
毕钰傅维利
关键词:小学生教师权威道德权威知识权威
反省道德:学校德育变革审视新视角被引量:4
2018年
反省道德是一种强调反省思维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学校反省道德的确立具有多种效力,但当前我国学校普遍未建立起反省道德,具体缺失表征为:学生道德思维方式微化,在道德认知方面缺乏反省思维;学生道德思想偏功利化,在道德情感方面缺乏反省思维;学生道德发展止步于理论,在道德践行方面缺乏反省思维。学校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反省道德的培育:给予学生更多反省道德空间,合理引导其建立主动反省的价值观;唤醒学生追求自我道德发展的内部需求,帮助其体验积极的道德情感;增加学生参与真实道德实践的机会,促使其习得实践性道德智慧。
毕钰
关键词:道德教育反省思维
我国教师惩戒的实施困境与理性出路被引量:9
2018年
当下我国教师惩戒面,临着滥用与缺位的双重实施困境。教师突破惩戒实施困境需多方助力,即:国家为教师惩戒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学校为教师惩戒提供完善的外部保障;家长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正确认识和践行自身职责,提高对惩戒的认知程度,及时调节个人情绪以避免出现情绪化的教师惩戒。
毕钰
关键词:教师惩戒教师惩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