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屿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贾捐之弃珠崖被引量:1
- 2000年
- 贾捐之弃珠崖之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主动放弃领地统治权的先例。这个事件说明:一个政权要维持对一个地方的统治必须保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保持畅通的交通线,二是当地能够供养本地人口和派驻的行政与军事人员。
- 李东屿
- 关键词:行政管理
- 并购悖论研究述评与展望
- 2016年
- 并购悖论是指全球超过一半的并购失败率与持续高涨的并购浪潮之间的矛盾现象。笔者综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相关文献,回顾了并购悖论产生的历史,归纳了并购悖论的六大表现,并分析了并购悖论产生的六大内部动因和九大外部诱因。笔者认为,并购悖论的根源是对企业性质认识的偏差,关键是对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的理解。
- 李东屿
- 关键词:并购动机
- 基于财务比率和资产弹性的并购悖论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认为,并购动机是降低营运成本率,提高资产收益率,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并购后营运成本不降反升,资产收益率不升反降,形成并购悖论。本文将财务比率的平均函数模型转变为边际函数对平均函数比率的点弹性模型,构建了企业资产弹性分析框架。本文分别运用财务比率和资产弹性这两种工具进行案例实证分析,发现前者将并购双方的动机归因于资产收益率,但并购后双方的资产收益率不升反降,导致并购悖论;而后者则认为买方发起的并购动机是降低市净率,缩小投资风险弹性,且并购后双方的市净率等绩效指标也证实了这一假设。由此认为,资产弹性模型比财务比率模型更能反映公司治理的层次性和利益诉求的差异性,进而提供了有价值的解释并购悖论的路径。
- 李东屿汪海粟
- 关键词:财务比率并购动机并购绩效
- 明月照天涯──明代海南盛世寻踪被引量:2
- 2000年
- 本文就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提高人的思维创新能力,并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思维特征作了辨析,阐述了提高思维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 李东屿
- 关键词:明化行政体制
- 基于资产弹性假说的企业性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现实经济活动中并购联盟和平台经济导致企业边界模糊,并购重组的企业目标与绩效背离等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企业性质的反思。本文认为,企业性质出现歧义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的人格化假设,即人格化偏好的有限理性、可逆转性和层级性损害了企业函数存在的完备性、传递性和连续性条件。因此,本文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非人格化的企业性质分析框架。本文的逻辑原点是消耗有形资产可以形成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可以带来相应的企业绩效,由此形成TIP逻辑链条。由此链条衍生出资产弹性的概念,即单位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投入的增减幅度对产出绩效的影响程度,而资产弹性大小决定了企业生命周期。本文分别通过几何图形分析和并购案例分析证实了资产弹性假说,即企业之所以容忍并购溢价、执意实施并购以扩大边界的动机在于维持资产弹性活力,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因此,本文对企业性质的认识是:企业的资产弹性决定了企业的边界;企业是系统内部各生产要素(主要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互作用转化的自组织;一旦代表资产相互转化能力的资产弹性缺失,企业也将失去发展动力。
- 李东屿汪海粟
- 关键词: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