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宇

作品数:43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上颌
  • 7篇贴面
  • 7篇全瓷
  • 7篇缺损
  • 6篇氧化锆
  • 6篇桩核
  • 5篇切牙
  • 5篇羟基磷灰石
  • 5篇纳米羟基磷灰...
  • 5篇瓷贴面
  • 4篇粘接
  • 4篇前牙
  • 4篇中切牙
  • 4篇磨耗
  • 4篇抗折
  • 4篇计算机
  • 4篇计算机辅助设...
  • 4篇辅助设计
  • 4篇CAD/CA...
  • 3篇修复体

机构

  • 39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石家庄市第一...
  • 3篇石家庄市人民...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斯德哥尔摩大...
  • 1篇秦皇岛市海港...

作者

  • 43篇陈志宇
  • 9篇焦建平
  • 8篇李雅
  • 6篇袁硕
  • 6篇孟令强
  • 6篇仇亚非
  • 4篇李美康
  • 3篇董福生
  • 3篇郭长军
  • 3篇沈文静
  • 3篇王新知
  • 2篇邓旭亮
  • 2篇陈倩
  • 2篇李宁
  • 2篇吴洁
  • 1篇陈树国
  • 1篇刘欣然
  • 1篇平雅坤
  • 1篇孙旭
  • 1篇杨运田

传媒

  • 10篇现代口腔医学...
  • 8篇口腔医学研究
  • 5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北京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全科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短暂M1巨噬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及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早期短暂存在的M1巨噬细胞在骨组织工程材料植入后可以发挥有益作用,调控M1巨噬细胞产生早期适度炎症反应的策略研究逐渐广泛,在骨组织工程材料的设计中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目的:综述早期短暂存在的M1巨噬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作用,以及近年诱导激活早期短暂M1巨噬细胞策略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检索收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相关文献,以“M1,巨噬细胞,骨免疫学,骨免疫调节,骨缺损,骨再生,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为中文检索词,以“M1,macrophage,bone,osteogenesis,osteoimmunology,angiogenesis”等为英文检索词,筛选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与重复的文献,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6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早期短暂存在的M1巨噬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促进血管形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以及促进M2表型转化的重要作用。诱导激活早期短暂M1巨噬细胞策略能够以符合早期自然骨愈合规律的方式调控局部免疫微环境进而促进骨缺损修复,策略包括通过改变骨组织工程材料的理化性质促进M1巨噬细胞产生适当炎症反应,递送细胞因子、微小RNA或生物活性离子实现M1向M2巨噬细胞顺序极化,控释抗炎物质实现M1巨噬细胞介导的早期炎症反应的保持。
杨雨晴陈志宇
关键词:巨噬细胞M1骨缺损骨再生血管生成
不同扫描方法重建上颌牙列数字化模型的三维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以常规石膏模型三维扫描重建的牙列数字化模型为参考,对比分析口内直接扫描法、硅橡胶印模扫描法重建的上颌牙列数字化模型与参考模型的一致性。方法随机筛选门诊正畸就诊患者20人,年龄18-32岁,分别采用口内直接扫描法,硅橡胶印模扫描法,石膏模型扫描法重建患者上颌牙列数字化模型。以石膏模型扫描重建的数字化牙列模型为参考模型,通过三维图形最佳拟合配准技术,对比分析口内扫描法、硅橡胶印模扫描法重建的同一患者牙列数字化模型与参考模型的一致性。结果口内扫描、印模扫描与石膏模型扫描重建的数字化牙列模型的平均差异分别为92.80±5.033μm和104.75±5.981μm。结论印模扫描、口内扫描与石膏模型扫描重建的牙列数字化模型存在显著差异,如何获得更准确的数字化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雅陈志宇张辉伟
不同数字印模技术对3D打印模型精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结合3D打印树脂模型评价2种椅旁扫描系统的扫描精度。方法:仿照上颌牙弓形态及大小制作一金属底座主模型,底座上设计4个柱形金属预备体,分别模拟上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预备体,右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分别以A、B表示,左侧分别以C、D表示。分别利用Cerec蓝光照相系统和Cerec真彩摄像系统扫描主模型各10次,每次扫描生成一个数字化模型。用3D打印机打印出树脂模型(n=10),在三坐标测量机上分别测量主模型和树脂模型相应柱形金属预备体间的距离AB、AC、BD以及A的直径d。采用SPSS 13.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蓝光组AB、AC、BD的距离,真彩组AC、BD的距离分别与主模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蓝光组与真彩组各距离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的d值与主模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单个预备体的扫描,Cerec蓝光照相系统精度高于Cerec真彩摄像系统;当扫描区域扩大,Cerec真彩摄像系统精度高于Cerec蓝光照相系统。
王亚妹陈志宇陈树国焦建平赵东霞郭长军
基于牙齿根桩印模三维扫描重建的根桩模型精度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对比常规间接桩核蜡型三维扫描数据,分析根桩印模直接扫描并重建根桩模型的精度。首先制作30颗牙齿的体外缺损模型,模拟临床制取局部闭口式硅橡胶根桩印模后,再通过三维光学扫描重建根桩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 Qualify 12.0软件的最佳拟合配准功能,通过检测印模重复扫描的误差,分析三维扫描方法的精确度,将每颗牙齿的印模扫描与间接蜡型扫描分别重建的根桩模型做对比,对根桩印模扫描方法重建根桩模型的准确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根桩印模三维光学重复扫描误差均值小于10μm,印模与蜡型扫描重建的根桩模型间差异范围为25.86~40.03μm,结果表明根桩印模三维扫描的精度满足修复临床精度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
陈志宇李雅卫绪懿邓旭亮王新知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数字化技术在牙冠重度缺损桩核冠即刻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陈志宇董福生焦建平李雅仇亚非
该课题旨在建立开放式数字化修复平台,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AD/ CAM)技术完成对重度缺损牙齿的即刻修复。课题首先探索了蓝光照相和真彩摄影结合3D打印技术重建实体模型的精度,研究了不同口内扫描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
关键词: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用于生物基础实验的激光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基础实验的激光器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放置台,以及夹持组件;其中,底座的一侧中间区域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支撑杆,另一侧边缘设有滑道,滑道上滑动连接有条形滑动件,条形滑动件的长度方向与滑道的延伸方向...
杨雨晴陈志宇
厚度和内表面处理对高透氧化锆贴面抗折性影响的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和不同处理方式的下颌前磨牙高透氧化锆贴面的抗折性。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下颌前磨牙54个,5Y-PSZ贴面根据厚度不同分为两组,薄型贴面(A组)和厚型贴面(B组),每种厚度的贴面有3种内表面处理方式,对照组为不处理(A1、B1组),两个实验组分别为喷砂(A2、B2组),陶瓷涂层(A3、B3组)。贴面粘接后,冷热循环5000次后测试贴面的静态折裂载荷,观察折裂模式,分析折裂载荷。结果:薄型贴面中,A2和A3的折裂载荷较大,且A2、A3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厚型贴面中,B3的折裂载荷较大,与B2、B1有显著差异;且B2与B1之间,B2折裂载荷较大。相同处理方式中,厚型贴面抗折性要强于薄型贴面。结论:薄型5Y-PSZ贴面和厚型贴面都适合下颌前磨牙的修复,贴面粘接之前建议对内表面进行喷砂或者陶瓷涂层处理,尤其是薄型贴面。
李彤沈文静陈志宇窦晨云李贝贝孙梦雯孟令强
关键词:贴面抗折力
上颌前磨牙不同固位型单端IPS e.max CAD粘接桥的抗折强度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固位型设计对上颌前磨牙单端IPS e.max CAD粘接桥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离体上颌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n=10),A组:牙合支托固位型;B组:D形固位型;C组:覆盖腭尖型。制作IPS e.max CAD单端粘接桥,树脂水门汀粘接,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粘接桥的破坏载荷力值并观察折裂模式。结果:A组、B组、C组破坏载荷分别为(269.91±69.49)N、(279.79±35.21)N、(394.33±88.37)N。A组破坏载荷力值小于B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破坏载荷力值大于A组和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折裂模式以粘接桥连接体处折裂最多。结论:3种固位型单端粘接桥均能满足临床修复需求,覆盖腭尖型单端粘接桥具有更佳的抗折性能。
李美康韩碧潭王学谦陈志宇安奕霖马晓平
关键词:全瓷破坏载荷
铸瓷贴面临床效果的4年回顾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在铸瓷贴面修复术操作中影响铸瓷贴面患者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对铸瓷贴面修复术患者3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牙体预备的分型、比色方法、粘接过程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对铸瓷贴面临床效果的影响。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包绕型在修复体边缘着色和密合度、患者满意度和合适度方面显著优于对接型和开窗型(P<0.05);仪器比色法和数码摄影法在修复体形态和颜色、患者满意度方面显著性高于目测法(P<0.05);光固化型树脂粘接剂相比双重固化型和化学固化型在修复体形态和颜色、患者满意度及合适度方面有显著性提高(P<0.05);粘接剂厚度小于0.1 mm相比厚度小于0.2 mm在修复体边缘着色和密合度、修复体形态和颜色方面分值有显著性地提高(P<0.05);铸瓷贴面表面处理方面,5种处理方法在临床疗效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铸瓷贴面修复术中影响临床效果的手术操作包含牙体预备的分型、比色方法、树脂粘接剂和粘接剂厚度等是影响临床修复效果的因素。
袁硕陈志宇
关键词:铸瓷贴面
不同方法测量前伸髁道斜度和侧方髁道斜度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使用下颌运动描记仪、蜡牙合记录及硅橡胶咬合记录测量青年人群中个别正常牙合前伸髁道斜度、侧方髁道斜度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本学院高年级本科生中选取32例个别正常牙合,使用Zebris下颌运动描记仪(JMA)、牙合蜡以及咬合记录硅橡胶分别测量受试者的前伸髁道斜度和侧方髁道斜度。结果:下颌运动描记仪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好于蜡牙合记录及硅橡胶咬合记录,其测量结果分别与蜡牙合记录及硅橡胶咬合记录比较,前伸、侧方髁道斜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蜡牙合记录与硅橡胶咬合记录比较,前伸、侧方髁道斜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Zebris下颌运动描记仪(JMA)获取前伸、侧方髁道斜度一致性好,灵敏度高且操作便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李宁孙旭陈志宇杨佳迪郭长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