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晶晶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创建和谐劳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愿望。在对当今社会劳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不能仅仅依靠政策、法规的保障,企业内部和谐与否也是决定劳资关系和谐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从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出发,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 潘晶晶
- 关键词:劳资关系劳资双赢
- 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 2018年
-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模式的创新,混合式学习以其灵活性、易操作性、多媒体与科技的集成性,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日俱增。通过对混合学习理念下教学设计各要素基本特征的分析,构建基于混合学习理念的教学设计模式,对混合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理论借鉴。
- 郑燕芬潘晶晶
- 关键词:教学设计
- 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 2016年
-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激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有助于引导当代中国青年发展。青年群体有其特有的现实境遇,针对青年的特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方式上既要传承也需创新,理论认知、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青年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三大路径。
- 潘晶晶
- 关键词: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制度安排、市场推动与中国工业民主的制度变迁
- 2018年
- 资方享有绝对权力来决定公司内部劳动实践是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关键特征。由于劳动者缺少决定工资福利等劳资事务的话语权,工作场所利益争议往往演变成劳资群体性事件。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在不断博弈中逐步形成工业民主制度安排,这是其劳资关系持续稳定的基石。对我国而言,国有企业工业民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是意识形态需要和政治制度安排的产物,或者说它更多是强制性变迁而非诱致性变迁的产物。随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对经济效率的追求,在市场力量推动下,东南沿海地区的非公企业主动推行员工参与,形成工业民主的诱致性变迁。
- 杨正喜欧阳俊潘晶晶
- 关键词:公司治理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
- 新常态下产业工会和谐劳动关系创新机制探讨——以广东省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下行、经济转型以及经济创新的叠加效应,必然导致建立在原有产业基础和传统生产方式上的劳动关系被打破,劳动关系运行协调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必须发挥工会尤其是产业工会对于化解劳资纠纷、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广东省应抓住"部省、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试验区"以及"工会改革"等政策契机,积极创新产业工会工作机制,完善产业工会组织架构与职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和谐的劳动关系环境,为全国产业工会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创新经验和示范。
- 潘晶晶燕雨林
-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工会和谐劳动关系
- 集体协商概念适用性分析
- 2019年
- “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产生,其逻辑起点截然不同,其概念内涵存在巨大差异。本文通过概念区分和对比研究,从“主体力量”、“政府立场”、“工会起点”、“前途命运”几个方面论证了“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两个概念的产生起点和内生逻辑的差异,分析中西方概念差别的依据,同时明确集体协商概念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推动力。
- 潘晶晶
- 关键词:集体协商集体谈判
- 小组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17年
- 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大班制课堂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现有客观条件下,本文结合当前95后学生的特性,更好地优化思政课堂。在大班制中采取小组教学模式能够将大班制的学生人数化整为零,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大班制教学压力的客观难题。
- 潘晶晶
- 关键词:思政课小组教学
- 新常态下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性研究
- 2017年
- 共青团要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这是新常态下党和国家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参与社会治理是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现实要求,一方面,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接受并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团工作的前提,也是团组织发展的依据;另一方面,共青团作为广泛联系和引领青年群众的组织,要为青年参与社会事务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并以此开辟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路径。
- 潘晶晶
- 关键词:共青团社会治理
- 保障新兴青年群体职业发展机制初索被引量:1
- 2020年
- 新兴青年群体富有时代气息,身份相对独立,工作相对自由,其从业性质游离于传统的社会保障机制之外,他们要比平常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收获生活上的富足感和稳定感。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保障新兴青年的劳动权益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精神和新时期共青团工作部署的内在要求,如何有效保障新兴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是当前国家需要直面的重大问题。
- 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