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青
- 作品数:24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赤子爱胜蚓及其蚓粪在改良鲫饲料中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 试验分别选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赤子爱胜蚓粪为添加剂配制成7组饲料[添加量为0(对照组)、2.5%蚯蚓浆、5.0%蚯蚓浆、7.5%蚯蚓浆、2.0%蚯蚓粪、4.0%蚯蚓粪、6.0%蚯蚓粪],在网箱...
- 邹青林永贺曾运丁邹记兴
-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蚯蚓粪饲料
- 基于RAG2基因序列分析仿石鲈科鱼类及其相关种类系统进化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3种鱼类共形成三大类群,其中仿石鲈科8个属聚成一类群,金线鱼属和眶棘鲈属的种类聚成另一类群,眶棘鲈属未能与仿石鲈科形成单系。同时,基于属间遗传距离比较,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的遗传距离比其与仿石鲈科各属的遗传距离要小得多,表明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眶棘鲈属隶属于金线鱼科的观点。此外,传统分类资料中归类于仿石鲈科的髭鲷属(Hapalogenys)也没有与仿石鲈科聚成单系,而是独自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显示出髭鲷属与仿石鲈科关系较远,与近年来认为髭鲷属应该从仿石鲈科中划分出去的结果一致。在仿石鲈科内部,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中的少棘胡椒鲷与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的种类关系很近。在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位于胡椒鲷属的内部,花尾胡椒鲷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该分支基部,支持少棘胡椒鲷归为胡椒鲷属,名称沿用原来的学名胡椒鲷的观点。
- 梁日深周爱国陈金涛邹青邹记兴
- 关键词:系统发育
- 饥饿胁迫对杂交鳢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水温25.8~30.0℃,将初始体重91.6~125.1g、体长18.6~23.2 cm的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置于玻璃缸水槽中饥饿处理9周,探索饥饿胁迫对其生长(饥饿9周)和生化组成(饥饿7周)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处理9周后,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其体重的损失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饥饿至第9周时达(20.32±2.16)%;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脂体比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饥饿0~7周,杂交鳢全鱼水分含量逐步上升,饥饿开始时为68.26%,至第7周时达72.51%;灰分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明显;脂肪、蛋白质和比能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脂肪含量和比能值下降较为明显,饥饿至第7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32.46%和22.56%;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不明显,饥饿5~7周内显著下降(P<0.05)。判断杂交鳢在整个饥饿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自身的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同时也会消耗少量的蛋白质。
- 周爱国茅沈丽王超邹青曾运丁邹记兴
- 关键词:杂交鳢饥饿胁迫生化组成
- 尖鳍鲤引种驯化及养殖试验
- 2014年
- 尖鳍鲤(图见彩中插2)是我国特有的生活于咸淡水水域的鲤科鱼类,有生长快、起捕率高、肉质鲜美等优点,潜在市场价值很大,但由于学者对尖鳍鲤研究较少、很多南方人不喜好吃鲤鱼等原因,
- 王超谢少林姚东林邹青邹记兴罗冬英
- 关键词:养殖试验引种驯化鲤科鱼类淡水水域起捕率南方人
- 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在水温为24~33℃的条件下,选取初始体质量为(71.1±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00尾,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由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配制的合生素,每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3.5%,养殖试验共进行92 d。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平均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0.9%(P<0.05),饵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了8.9%(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微生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减少了9.4%(P<0.05),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则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1.6%和7.7%(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8.8%、36.8%和19.8%(P<0.05),肝胰脏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4.6%和21.3%(P<0.05),而淀粉酶活性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 姚东林邹青刘文斌刘文斌谢少林周爱国陈金涛
- 关键词:草鱼合生素地衣芽孢杆菌低聚木糖增重率消化酶活性
- 不同水平的蚯蚓和蚯蚓粪对草鱼消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首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蚯蚓(5%、7.5%、10%)和蚯蚓粪(2%、4%、6%),饲养平均体重(54.03±0.15)g的草鱼100d,研究蚯蚓和蚯蚓粪对草鱼消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7.5%~10%蚯蚓和6%蚯蚓粪显著提高了草鱼肝胰脏和前肠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以添加7.5%蚯蚓效果最好;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各试验组草鱼前肠肠道内部结构,结果表明,添加7.5%~10%蚯蚓可显著提高草鱼肠道褶皱高度、宽度和基层厚度。综上所述,在提高草鱼消化能力方面,以饲料中添加7.5%蚯蚓的效果最好。
- 程静曾运丁茅沈丽邹青邹记兴
- 关键词:蚯蚓蚯蚓粪草鱼
- 野生斑鳠池塘人工养殖技术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斑鳠分布于中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近些年,由于遭受各种环境压力以及渔民的无节制捕捞,珠江野生斑鳠资源日趋枯竭。开展野生斑鳠的人工养殖,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增殖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讨斑鳠池塘养殖模式,提高斑鳠养殖技术水平,笔者将2011-2013年近3年的斑鳠池塘养殖经验介绍如下:一、鱼种来源2011年6月,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连江口购置捕捞的斑鳠340对,体重325~610克/尾,平均体重422克/尾。鱼种均为精心挑选,规格比较整齐,
- 王超邹青姚东林邹记兴周爱国陈金涛
- 关键词:池塘养殖模式斑鳠野生种质资源保护鱼种来源平均体重
- 杂交鳢的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的初步研究
- 利用显微技术,对杂交鳢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观察,确定了杂交鳢发育的时序和形态变化.杂交鳢的胚胎发育先后经历了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原肠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阶段.杂交鳢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历时37h45min,积温...
- 周爱国马建波龙敏明梁日深王超邹青陈金涛邹记兴
- 关键词:杂交鳢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 不同水平蚯蚓和蚯蚓粪对改良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为研究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及蚓粪对改良鲫(Carassius auratus)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分别以赤子爱胜蚓及蚓粪为添加剂,配制了蚯蚓浆添加量分别为2.5%、5.0%、7.5%和蚓粪添加量分别为2.0%、4.0%、6.0%的6组饲料,进行了为期100 d的投喂试验。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5%的蚯蚓可极显著提高改良鲫整个肠道脂肪酶、后肠胰蛋白酶、后肠胃蛋白酶的活性(P<0.01);显著提高后肠淀粉酶、前肠胃蛋白酶、中肠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饲料中添加4%的蚓粪,可极显著提高前肠和后肠脂肪酶、后肠胃蛋白酶的活性(P<0.01);显著提高前肠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但可极其显著降低中肠脂肪酶的活性(P<0.01)。(2)饲料中添加蚯蚓不会影响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在肠道和肝脏中的分布规律,试验组鱼的肝脏中未检测出脂肪酶活性。饲料中添加蚓粪不会影响胃蛋白酶的活性分布,但对脂肪酶、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分布规律有影响。(3)从提高改良鲫消化酶活性的效果看,蚯蚓的作用优于蚓粪。
- 邹青冼昶华林永贺曾运丁邹记兴
-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蚯蚓粪饲料添加剂消化酶
- 不同水平的蚯蚓和蚯蚓粪对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实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蚯蚓(5%、7.5%、10%)和蚯蚓粪(2%、4%、6%),饲养平均体重(54.03±0.15)g的草鱼100 d,研究蚯蚓和蚯蚓粪对草鱼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蚯蚓和蚯蚓粪可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P<0.05),以添加7.5%~10%蚯蚓和6%蚯蚓粪效果最好,对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肌肉氨基酸总量方面,除去2%蚯蚓粪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添加7.5%蚯蚓实验组氨基酸总量最高;在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方面,7.5%蚯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实验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在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蚯蚓和蚯蚓粪均可提高EAAI值,以添加7.5%蚯蚓时EAAI值最高。综上所述,添加一定浓度的蚯蚓和蚯蚓粪有改善草鱼肌肉品质的趋势,以添加7.5%蚯蚓时效果最好。
- 程静茅沈丽梁日深邹青曾运丁邹记兴
- 关键词:蚯蚓蚯蚓粪草鱼肌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