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娣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宫颈
  • 4篇病理
  • 3篇临床病理特征
  • 3篇宫颈癌
  • 3篇病理特征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
  • 2篇卵巢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宫颈癌组织
  • 2篇癌组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右侧
  • 1篇右侧卵巢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徐州市妇幼保...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仲娣
  • 5篇李鹏
  • 4篇龚培尧
  • 3篇李彬
  • 1篇刘霞
  • 1篇陈静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浸润深度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浸润深度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癌(MI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MIC(FIGO标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浸润深度分3组:ⅠA0组(浸润深度≤1 mm),ⅠA1组(1 mm<浸润深度≤3mm),ⅠA2组(3 mm<浸润深度≤5 mm)。结果:135例MI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为宫颈炎或宫颈糜烂。发病年龄(41.94±8.19)岁,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浅表浸润性鳞癌,其中ⅠA0组活组织检查浸润灶检出率低于ⅠA1组和ⅠA2组。进一步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64例,全子宫切除22例,次广泛全子宫切除21例,广泛全子宫切除28例。术后显微镜下见浸润灶浸润间质深度≤1 mm 28例(ⅠA0组);>1 mm且≤3 mm 71例(ⅠA1组);>3 mm且≤5 mm 36例(ⅠA2组)。首次行LEEP术的64例中45例再次行全子宫切除等手术,发现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为24.44%,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55例切除了盆腔淋巴结,共检出948枚,均未见癌转移。3例发现淋巴管血管间隙浸润(LVSI)。FIGO分期:ⅠA1期99例,ⅠA2期36例。结论:MIC在肉眼上无法辨认,发病年龄约42岁,与浸润深度无关。浸润深度≤1 mm的MIC活组织检查浸润灶检出率较低。首次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为24.44%,与浸润深度无关。MIC患者多采用个体化治疗,大部分施行子宫切除,少数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施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宫颈切除术。
李彬刘霞李鹏仲娣龚培尧谭小茹孟家伟
关键词:宫颈临床病理
宫颈癌组织中YTHD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究YTH N6-甲基腺苷RNA结合蛋白1(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YTHDF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YTHDF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采用CCK8、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敲低YTHDF1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宫颈黏膜组织相比,YTHDF1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YTHDF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高表达率(78.8%)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组织分化、阴道累及、宫旁累及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敲低YTHDF1表达能够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论YTHDF1在宫颈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YTHDF1有望成为宫颈癌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仲娣刘子曈李鹏谭小茹李燕雪张琳
关键词: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增殖迁移
三种常用宫颈癌检查方法比较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学、高危型HPV-DNA病毒测定及DNA倍体分析方法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的优缺点。方法 374名妇女做宫颈活检前进行了宫颈细胞常规细胞学诊断、高危型HPV-DNA病毒测定和DNA倍体分析。用宫颈刷刷取宫颈细胞,每个样本制成二张液基薄层玻片,一张经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诊断(TBS),另一张经Feulgen染色做DNA倍体分析,剩余样本做HC2-HPV-DNA检测。宫颈活检样本进行组织病理诊断。结果 374例宫颈活检样本中发现167例宫颈炎,92例CIN1,63例CIN2,37例CIN3和15例宫颈浸润癌。在259例宫颈炎和CIN1病例中,高危型HPV检测201例为阴性,58例为阳性;DNA倍体分析发现有异倍体细胞的病例为40例,219例为阴性;TBS诊断ASCUS及以上级别的病例30例,229例为正常。在115例CIN2、CIN3和宫颈浸润癌中,高危型HPV病毒测定阳性为98例,阴性为17例;DNA倍体分析阳性为93例,阴性为22例;TBS诊断ASCUS及以上级别的有79例,正常为36例。诊断CIN2及以上级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测定分别为85.2%、77.6%、62.8%和92.2%;DNA倍体分析分别为80%、84.6%、69.9%和90.9%;TBS诊断为68.7%、88.4%、72.5%和86.4%。结论在诊断宫颈高级别癌前病变(CIN2和CIN3)和宫颈癌上,HPV-DNA病毒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常规细胞学方法敏感性低,特异性高;DNA倍体分析方法正好介于二种方法之间。三种方法均有优缺点,具体运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仲娣李彬付芸严姗汪键龚培尧
关键词:DNA倍体分析常规细胞学宫颈癌
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019年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因子(M-CAM)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39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病理科收集的卵巢良性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组织标本经处理后使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M-CAM阳性率及M-CAM蛋白表达水平、MVD水平;分析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情况。结果研究组M-CAM阳性率及M-CA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V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VD与M-CAM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在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CA125水平及腹水程度方面,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方面,M-CAM蛋白阳性率及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M-CAM呈高表达,其既与肿瘤良恶性有关,同时也与MVD存在相关性,与血管形成有关。
李鹏仲娣龚培尧陈静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微血管密度病理特征
双侧卵巢有腺纤维瘤样背景透明细胞癌2例被引量:1
2015年
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存在两种亚型,一种有腺纤维瘤背景(AF),为AF+亚型;另一种无腺纤维瘤背景,为AF-亚型[1~3]。与AF-亚型相比较,AF+亚型患者年龄偏大,临床分期较高,肿瘤以实性为主。双侧卵巢累及的AF+亚型OCCC较为少见。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们共收治2例双侧AF+亚型OCCC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病例1,女,42岁。因下腹胀痛1月余,于2010年1月19日入院。
李彬李鹏仲娣龚培尧谭小茹孟家伟
关键词:透明细胞癌盆腔淋巴结右侧卵巢卵巢黏液性肿瘤左侧卵巢
PRPF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PRPF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PRPF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RPF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的正常宫颈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癌中PRPF6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宫颈癌中PRPF6的相关作用分子。结果与正常的宫颈黏膜组织相比,PRPF6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揭示PRPF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明显增强,且其高表达率(77.1%)高于相应的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率(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F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宫旁累及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组织分化、阴道累及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PRPF6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地低于PRPF6低表达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宫颈癌中PRPF6的表达与YTHDF1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64,P<0.05)。结论PRPF6在宫颈癌组织中呈异常的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揭示PRPF6有望作为宫颈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仲娣谭小茹李燕雪李鹏
关键词: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