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省宁德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抗坏血酸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急性肺损伤的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抗坏血酸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SAP+ALI组、NAC治疗组、NAC+抗坏血酸治疗组4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4%的牛磺胆酸钠(0.1ml/100g)诱导SAP+ALI模型,NAC治疗组于造模后30min腹腔注射5%的NAC(0.2ml/100g),NAC+抗坏血酸治疗组造模后30min腹腔注射5%的NAC(0.2ml/100g)+5%的抗坏血酸(0.2ml/100g)。造模后12h取材,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湿/干重比率、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光甘肽(GSH)、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SAP+ALI组肺组织湿/干重比率、肺组织病理损伤、MDA、MPO及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NAC治疗组或NAC+抗坏血酸治疗组这些指标显著低于SAP+ALI组(P<0.01),且NAC+抗坏血酸治疗组明显低于NAC治疗组(P<0.01),但均高于SO组(P<0.01);GSH、GSH-PX在SAP+ALI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经NAC处理或NAC+抗坏血酸处理后这些指标明显增高,且NAC+抗坏血酸治疗组明显高于NAC治疗组(P<0.05),但均低于SO组(P<0.01);SOD在SAP+ALI组和NAC处理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低于SO组和NAC+抗坏血酸治疗组(P<0.01)。结论:NAC和抗坏血酸可抑制NF-κB的活化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减轻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组织的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急性肺损伤具有重要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 张勇李旋林福铿李翰城陈坚陈招武廖乘龙夏悦明
-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抗坏血酸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氧自由基核因子-ΚB
- 脐尿管癌1例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1病例
患者,女,36岁,以“反复脐部疼痛伴溢液5年”为主诉入院。查体:腹平软,脐部稍下处可触及一包块,挤压包块脐部可见少许暗黄色液溢出。尿常规无异常。B超、CT示:脐深部液性包块,膀胱无异常。入院诊断:脐尿管囊肿伴感染,予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脐尿管中上段一肿物约2.3cm×2.0cm×2.0cm,不规则,质硬,
- 陈坚黄小妹
- 关键词:脐尿管癌入院诊断脐尿管囊肿术中探查管状腺癌脐部
- 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ACST时MODS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后因素,为临床救治ACS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1992年7月~2005年2月146例ACST患者38例合并MODS,采用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PTCD及保守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38例MODS中,死亡22例,死亡率57.89%(22/38),考虑患者年龄、肝脏损害程度、手术时机的掌握及器官衰竭数目等因素,与ACST合并MODS患者的死亡关系显著。结论充分认识ACST合并MODS的危险因素,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适时减压引流胆道,有条件者行内镜引流减压及按ACST分级诊断治疗,可能是降低ACST合并MODS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 陈坚黄小妹
- 关键词:MODSSIRS
-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281例体会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的相关问题,以提高疗效。方法选择嵌顿时间在12~24 h之间,一般情况良好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281例试行手法复位。患儿仰卧,臀部垫高30~40°,屈髋、屈膝,术者于患儿右侧用左手握持疝囊颈部,右手四指于疝囊底部向腹股沟管方向挤压,吸气时持续均匀用力,同时左手放松。呼气时右手停止用力,左手固定内环,以防回纳疝内容物再次突出。此法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疝内容物全部还纳。结果 281例复位成功268例,占95.3%。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复位适应症及禁忌症,手法正确,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
- 夏悦明陈招武肖吓鹏陈坚张勇陈先达
- 关键词:腹股沟嵌顿疝手法复位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