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彬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作为编辑的沈从文
- 沈从文长期以来作为文学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而存在,但他从事编辑工作近40年,编辑期刊达20多种,更是以主持19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而名闻南北文坛,以培育成批的年轻作家而被他们奉为精神导师,为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事业和...
- 吴国彬
- 文献传递
- 突破与推进:1980年代以来的延安文艺研究史
-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发展史上,延安文艺的研究与延安文艺本身的发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其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本身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不凡的学术史价值和意义。由于延安文艺学术史的整理与发掘研究相当繁复浩阔,很难在有...
- 吴国彬
- 关键词:延安文艺研究史
- 文献传递
- 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探究
- 2016年
- 1947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得到了胡适、郑天挺、邓广铭、许德珩、吴晗等教授和巴金、沈从文、朱自清等作家以及许广平、赵家璧等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他们向图书室捐赠图书,并联系亲友和出版机构助其募集图书,促进了图书室的发展壮大。通过《孑民图书室组织大纲》和《工作手册》,孑民图书室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确立了严格的组织制度和民主高效的管理制度;并通过出版《阅读与学习》、《生活与工作》等期刊进行文化建设。孑民图书室传播进步思想,开展宣传教育,使许多青年学子开始信仰马列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使部分当代作家如邵燕祥、李瑛等汲取文学素养并逐渐走上创作道路。
- 吴国彬何颖
- 关键词:文化建设
- “值得珍重的人世”——论马金莲小说的生命意识书写被引量:4
- 2015年
- 地处西海固的年轻作家马金莲固守自己的精神信仰,在娱乐至死的时代通过朴素纯净的语言,构建出一个充满温爱执著、善良隐忍的信仰世界。在创作中,她以独特的生命意识书写着"值得珍重的人世",以自己对自然、人性和灵魂的深情观照,叙述着这个信仰世界中的民众对苦难环境的坚守、对万物生灵的敬畏和对内心精神的清洁,彰显着苦难中生命的尊严。
- 吴国彬
- 关键词:生命意识
- 作为编辑的沈从文 ——沈从文编辑实践、编辑思想研究
- 沈从文长期以来作为文学家、历史文物研究家而存在,但他从事编辑工作近40年,编辑期刊达20多种,更是以主持19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而名闻南北文坛,以培育成批的年轻作家而被他们奉为精神导师,为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事业和...
- 吴国彬
- 沈从文编辑实践论略被引量:1
- 2014年
- 沈从文一生从事报刊编辑工作近40年,主编、参编了20余种报纸副刊、文学期刊。从研究沈从文的相关资料中梳理其编辑实践,展现出一位在幕后默默奉献、富有编辑业绩的"编辑沈从文"。
- 吴国彬
- 关键词:报刊编辑
- 孑民图书室与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影响探究被引量:1
- 2015年
- 1947年在北大成立的孑民图书室,得到了巴金、沈从文、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向图书室捐赠图书,并联系亲友和出版机构助其募集图书,促进了图书室的发展壮大。邵燕祥、李瑛、叶永烈等当代作家在孑民图书室阅读思考,体悟人生,开启文学生涯,奠定创作基础。
- 何颖吴国彬
- 关键词:现当代作家
- 论20世纪40年代边区分区的新闻文化建设——以陕甘宁边区的《关中报》《三边报》为中心被引量:3
- 2016年
- 延安时期奠定党的新闻工作基础,边区各个分区的新闻文化建设是践行党的新闻工作原则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三边分区党委机关报的《关中报》《三边报》,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进行严格、明确的制度建设,追求语言的大众化、民族化,为边区分区的新闻文化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探寻和改进当代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 吴国彬
- 图书馆应对自助出版影响的策略探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与作者个性化需求的自助出版,不但在国外逐渐跻身主流出版,也在国内获得合法的出版地位。自助出版不断冲击着图书馆发展的传统思路与途径。图书馆应通过于自助出版平台、社区、作者的合作,不断调整角色定位、服务职能和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符合其时代需求的多样化服务。
- 吴国彬何颖
- 关键词:自助出版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