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理
- 作品数:51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 研究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观察AMI组(A组)、心脏缺血预处理(MIP)组(B组)和肾脏缺血预处理(RIP)组(C组)新西兰兔在AMI前后的心律失常情况及QT间期离散度(QTd) ,并行心内电生理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 ,对三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设置假手术组(D组)作对照。结果 四组在手术前心律失常及QTd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0 5 ) ;D组手术前后心律失常及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0 5 ) ;在AMI后,B、C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及QTd明显小于A组(P <0 . 0 5 ) ,而B、C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及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MIP和RIP均可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两者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
- 石理刘俭雄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 他汀类药物对对比剂肾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1年
- 随着血管造影和冠脉介入的发展,对比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各种不良反应也随之而来,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对比剂肾损伤,目前已经成为医源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是近几年心血管介入领域研究的焦点,其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它的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改善内皮功能等非降脂作用有关。
- 陆海欧石理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对比剂肾病
- 人血浆中高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一种改良后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方法。方法取人血浆100μL加10μL水、100μL正戊醇以及单溴二胺在50℃水浴反应12min,经调pH、离心分离后,取10μL进样分析测定。色谱条件采用NovaPakC18分离柱,流速1.00mL·min-1,梯度洗脱,荧光法检测,激发波长385nm,发射波长515nm。结果高半胱氨酸在4.00~40μmol·L-1浓度(C)与峰面积(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9237×106C-4.2714×10-2(r=0.9993)。本法测定高半胱氨酸最低限浓度为2.67μmol·L-1,平均回收率RSD为4.23%,日内、日间平均RSD分别为3.84%和4.54%。结论本法操作快速、分析时间短,可用于人血浆中高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 熊镇南龚五星彭键李卫岗石理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高半胱氨酸血浆
- 钙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钙拮抗剂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EH患者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缓释剂组 (A组 ) 4 0例和地尔硫卓艹 缓释剂组 (B组 ) 35例 ,疗程均为 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 (BP)、血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白蛋白 (Alb)、血尿素氮 (BUN)、肌酐 (Sc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EH两组血压、血尿 β2 -MG、尿Alb高于正常范围 ,Ccr、GFR较正常值低 ,治疗 3个月后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血尿 β2 -MG、尿Alb亦显著下降 (P <0 0 5 ) ,Ccr、GFR有提高 (P<0 0 5 ) ,两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钙拮抗剂降压效果确切 ,对E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两类钙拮抗剂在降压及肾功能保护作用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 吴红栋刘俭雄李军石理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试验非洛地平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 1999年
- 兰曦石理
- 关键词:心肌梗塞RT-PA溶栓疗法
- 低分子量肝素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1997年
-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常伴有高粘血症,血液粘度增高可加重心肌缺血。因此,降低血液粘度对减轻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由肝素裂解产生,同样具有抗凝和降血液粘度作用。但LMWH对AMI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如何少见报道,为此,我们采用法国赛诺菲—温莎公司提供的LMWH(速避凝)对12例AMI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对照试验。
- 石理吴红栋李军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低分子量肝素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粘度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并心房颤动不同证候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遗传背景对心房颤动(AF)和高血压并AF不同证候的影响。方法房颤组121例、对照组100例;高血压并AF共68例,其中高血压实证51例(肝火亢盛证17例、痰湿壅盛证34例),高血压虚证17例(阴虚阳亢证11例、阴阳两虚证6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AT1R基因1166位点基因型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对房颤的独立危险性。结果房颤组AC+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增高(P分别为0.017、0.013),与AA型相比,AC型+CC型者发生AF的风险率为3.657(95%CI为1.181~11.322),基因型、收缩压参与增加总体AF发生的概率(P分别为0.019、0.002),以AA型为参照,AC型+CC型发生AF的OR为4.132(95%CI为1.263~13.513)。高血压并AF患者实证组与虚证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AT1R基因1166位点C等位基因者有增加发生AF风险的倾向,但高血压并AF病程发展中的不同中医证候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著性关系。
- 王岳屏彭国顺龚五星石理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高血压心房颤动中医辨证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抑郁状态问卷(DS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有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药物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12例患者中,79例(70.5%)有抑郁症状,SCL-90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偏执、总分、阳性均分等与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接受心理干预后,抑郁评分明显降低,症状明显改善(P<0.01),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心理因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康复。
- 石理刘俭雄李朝辉毕怀丽廖少琴刘元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理评估心理障碍抑郁心理干预
-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急性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 3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 ( 35例 )、未通组 ( 2 3例 )和对照组 ( 85例 ) ,比较急性期和远期预后。结果 :急性期心脏性死亡率再通组 ( 2 .9% )、未通组 ( 13.0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2 5 .9% ) ;其它心脏事件发生率、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比较 ,再通组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而未通组大多数指标亦优于对照组 ( P <0 .0 5~ 0 .0 1)。远期随访 ,再通组、未通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4.3%和 82 .6% ,明显高于对照组 ( 71.8% ) ( P <0 .0 5~ 0 .0 1) ;但心绞痛、再梗、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溶栓治疗能显著改善 AMI患者急性期预后 ,即使临床间接指征判定未通者 ,其部分指标亦优于对照组。溶栓治疗能提高 AMI患者 3年生存率 ,但对远期再梗、心绞痛、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善不明显。
- 兰曦石理陈江林朱卫民彭健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预后
- 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与β_1-受体基因表达干预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β-AR)密度和β1-受体基因(β1-A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β-AR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35例)、美托洛尔治疗组(34例)和卡维地洛治疗组(35例),2个月后复测β-AR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心衰组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Ⅳ级患者下降更明显(P<0.01)。冠心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美托洛尔治疗组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卡维地洛治疗组和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P<0.01),卡维地洛治疗组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心衰时外周血淋巴细胞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下调,下调幅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与病因无关。应用美托洛尔能明显上调β-AR密度和β1-AR mRNA表达水平,卡维地洛则无此作用。
- 石理李军彭澍刘俭雄
- 关键词:充血性Β-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