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其肺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中选取5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584例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康复护理,然后观察其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这584例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长于护理前,其FEV1及MMEF均大于护理前,其FEV1/FVC高于护理前,其PEF快于护理前,P<0.05.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FVC相比,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
- 王婕何晓蓉李春雨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康复护理老年患者肺功能
- 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肺康复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分析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肺康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2月经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后行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根据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结果进行分组:高水平组(12例)、中水平组(54例)、低水平组(14例)。比较各组肺康复情况,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与肺康复的相关性。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3个月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主要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创呼吸机治疗3个月后,患者FEV1、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水平组FEV1、FEV1/FVC高于中水平、低水平组,中水平组FEV1、FEV1/FVC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及整体评分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r> 0,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家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肺康复效果,但肺康复获益大小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有关,建议早期采取一定干预措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这对提高家用无创呼吸机肺康复效果意义重大。
- 何晓蓉王婕李林蔚李春雨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自我管理能力肺功能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 2011年
- 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分。许多并发症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观察及时发现,通过医护配合及时处理,有些并发症可以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降低发生率,
- 王婕王天勋何燕范玲红
-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并发症护理干预
-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者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心理状态、灌洗知识知晓率、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15例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07例)和研究组(1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心理状态、灌洗知识知晓率和护理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SDS和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对灌洗知识知晓率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者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患者心理状态,增加患者灌洗知识知晓率和舒适度,使患者早日康复。
- 王婕岳燕蓉刘敏慧何晓蓉
-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心理状态
- 心血管内科影响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因素与措施
- 2013年
- 护理安全主要是在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法定、法律规定范畴外的身体功能、机体结构、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发生的功能障碍、生理性缺陷或是死亡的发生。近些年伴随近些年来国内私立医院的增加,医疗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同时护理水平的高低也是评价医院综合情况和就诊选择的条件之一。伴随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同时老年患者的人数也逐年趋于上升趋势增长。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的特殊情况,因此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问题逐渐获得重视和关注。心脑血管痰病是老年患者高发的痰病之一,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为起病急、症状重、危险性高,常反复发作,严重导致死亡的发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救治成功率,对老年患者的预后情况起到显著的效果,本文中对老年住院治疗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探讨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 王婕
- 关键词:住院患者护理措施护理安全
- 78例宫外孕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宫外孕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收治的78例宫外孕并破裂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流量;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止血;术后监测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护理。结果本组均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对宫外孕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给予积极急救与精心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王婕赵丽
- 关键词: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40例行胃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结果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患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卡氏行为状态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体重以及体质指数(BMI)比术前所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能加速患者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促进患者机体得到恢复。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王婕
- 关键词: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疗法
- 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与我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9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信息并从患者的病例中寻找患者的疾病信息,对以上收集的各种因素做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分析出的显著因素做多因素分析,得出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大于65岁、女性、病程大于1年、病变部位在小脑、脑干、额叶三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过高为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显著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NDS是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年龄过高,病变部位为小脑、脑干、额叶三处,NDS高于正常水平是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部分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当给予特殊注意并采取额外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 何燕胡钦蓉范玲红王婕
- 关键词:老年患者
-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综合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后,病员症状、血压、血脂、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方法将12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综合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指导,身心放松训练,以及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医疗护理。将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观察指标用SPSS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血脂、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何燕王天勋邓小军范玲红王婕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综合护理
- 优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与情绪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模式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的作用。方法将15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模式。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进行评价。结果入组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后第7天观察组SCL—90量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并缓解其不良情绪。
- 王婕向双蓉杨华
- 关键词:优化护理充血性心力衰竭睡眠质量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