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伟

作品数:36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25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十五”杰出人才基金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内镜
  • 9篇超声
  • 8篇食管
  • 8篇镜检
  • 7篇超声内镜
  • 5篇胃镜
  • 5篇基因
  • 5篇基因表达
  • 4篇星状细胞
  • 4篇窄带成像
  • 4篇食管癌
  • 4篇肿瘤
  • 4篇黏膜
  • 4篇黏膜下
  • 4篇胃镜检查
  • 4篇细胞
  • 4篇膜下
  • 4篇化道
  • 4篇放大内镜
  • 4篇肝星状细胞

机构

  • 18篇解放军252...
  • 13篇解放军第25...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6篇张志伟
  • 24篇王爱民
  • 19篇耿焱
  • 8篇李元平
  • 7篇朱志坚
  • 6篇李元平
  • 6篇熊英
  • 5篇王宝恩
  • 5篇古彩喆
  • 4篇高文月
  • 4篇向英
  • 3篇任春海
  • 3篇马志杰
  • 2篇付晓霞
  • 2篇熊英
  • 1篇赵金荣
  • 1篇宋鑫
  • 1篇曹伟
  • 1篇韩树青
  • 1篇王天连

传媒

  • 8篇医学理论与实...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华北国防医药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皮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GF(终质量浓度20、100、500μg/L),于8、24、48、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EGF3组HSC—T6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在8h(1.46±0.16、2.12±0.20、2.78±0.32)、24h(1.32±0.13、1.87±0.17、2.43±0.26)、48h(1.03±0.10、1.51±0.13、2.03±0.20)、72h(0.77±0.09、1.17±0.10、1.66±0.12)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HSC—T细胞c-jun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GF对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王爱民任春海马志杰向英张志伟朱志坚王宝恩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肝星状细胞C-JUN基因表达
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检测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结肠腺瘤共9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30例;结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蛋白的表达,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 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ina53在结肠正常黏膜、结肠不同类型腺瘤、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35.6%、68.3%(P=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33.3%、50.0%(P=0.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na5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其表达量分别为9.016 8±0.720 3、31.788 5±3.681 6、43.121 4±4.937 8、45.963 4±4.313 7、49.900 5±6.131 1(P=0.016)。 结论结肠癌中Mina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各型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提示Mina53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朱志坚李元平马志杰张志伟万灵燕王爱民
关键词:结肠腺瘤结肠癌免疫组织化学MINA53
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8例,进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23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13例、食管囊肿3例、食管静脉瘤7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囊肿7例、胃间质瘤23例、胃纤维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胃脂肪瘤4例、胃腔外脏器压迫10例、胃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窦异位胰腺6例、胃底血管瘤4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十二指肠囊肿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其中45例行内镜下或外科手术,超声内镜与病理一致的40例,5例均是平滑肌瘤、间质瘤鉴别有误。超声内镜诊断85例上消化道壁内病变中只有4例胃巨大间质瘤(直径大于3cm)与B超、CT或MRI检查相符,余81例B超、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7例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16例腔外脏器压迫者中9例为该脏器肿大,7例未见异常。结论:本文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B超、CT或MRI无法发现的病变而应用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明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张志伟耿焱
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Gardner综合征1例报道被引量:2
2010年
张志伟王爱民张莉李元平
关键词:GARDNER综合征癌变
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56例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诊断的食管上段胃粘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痛,咽喉部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呈玫瑰-橙红色天鹅绒样斑块,酷似胃粘膜,与周围的灰白色正常食管粘膜的界限清晰。病理检查显示病变由含有主细胞和壁细胞为主的胃上皮组织组成,与正常胃粘膜相比较,一般呈萎缩状。结论:胃粘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可发生在消化管或内胚层分化形成的器官,该病可引起一些临床症状,重者引起溃疡、出血、狭窄等并发症,极少数可发生癌变,故内镜医生应引起重视。
张志伟王爱民耿焱
关键词:胃镜检查食管胃粘膜
超声内镜发现老年人食管结核1例分析
2010年
耿焱王爱民张志伟高文月
关键词:胃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重复癌一例被引量:6
2009年
张志伟王爱民古彩喆李元平
关键词:重复癌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
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调节
2009年
目的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TGF)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GF(终浓度0.2、1、5ng/ml),于8、24、48、72h四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GF不同浓度组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四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剂量加大,c-fos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王爱民任春海马志杰向英张志伟朱志坚王宝恩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肝星状细胞C-FOS基因表达
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技术的要领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9月该院内镜中心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物18例,沿肿物边缘弧形切开黏膜后,挖除固有肌层肿物,从而保留病变表层黏膜,术后完全夹闭切口,观察术中、术后及半年后复查的情况,并回顾体会操作方法及要领,总结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所有病变均内镜下完整挖除,直径0.6~2.5cm,术中出血10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无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穿孔3例,均内镜下封闭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病变直径达2.5cm,行3/4周切开后,由于周边组织牵拉黏膜回缩,术后无法完全覆盖创面,致使封闭创面不完全。结论内镜下经弧形切口挖除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胃固有肌层肿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视野较差,并且仅适合直径较小的病变。
熊英李元平宋鑫张志伟耿焱王爱民
超声内镜辅助诊断胃窦异位胰腺与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6例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指导选择内镜下最佳治疗方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5月该院诊断异位胰腺患者26例,均先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来源、范围及周边情况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实施最适合患者的内镜下治疗方案。结果 7例选择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复发;8例选择EMR治疗,2例复发,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1例选在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复发,穿孔1例,活动性出血4例。结论超声内镜辅助诊断异位胰腺并指导选择内镜下最佳治疗方案是一种可靠、简洁、高效的方法,可在术前为操作者提供最可靠的信息,从而选择治疗方案,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
熊英耿焱张志伟李元平王爱民朱志坚
关键词:超声内镜异位胰腺EMR高频电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