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
- 作品数:30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空军勤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热管理器的优化分析与设计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建立了热管理器设计计算模型,分析了换热系数、气流通道截面积、换热面积密度、管束排列形式等结构参数对热管理器控温性能的影响,并由此指出了优化热管理器体积的途径。运用上述设计计算模型并根据优化途径的指导,设计了应用于16 kW发电量的微型CCHP系统的热管理器,优化设计后的热管理器体积不到原有样机的一半。本文提出的设计计算模型和热管理器体积优化途径可作为今后热管理器研究和设计的有效工具。
- 李胜吴静怡王如竹夏再忠邓建
- 飞机空调车空调系统能耗分析
- 2017年
- 为提高飞机空调车空调系统制冷效率,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飞机空调车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分析飞机空调车送风能耗的影响因素,对在已知环境空气状态的条件下,飞机空调车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能耗随着送风温差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舱内热湿比的增大而减少。由于飞机空调车送风空气含湿量有严格要求,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在满足送风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舱内热湿比,降低系统送风温差,实现安全高效的空调保障。
- 龚永奇邓建刘慎洋
- 关键词:飞机空调车空调系统能耗
- 采用两级Fresnel透镜的太阳能高倍聚光系统的透光特性
- 提出了一种采用两级Fresnel透镜,多光路光纤耦合传输的太阳能高倍聚光系统,具有易于模块化设计,规模化生产,透光效率高的特点。该系统以太阳为光源高倍聚集,利用光纤传输将聚集的太阳能输出。本文对比了聚光系统透光效率的理论...
- 韩延民王如竹代彦军邓建
- 关键词:太阳能光纤耦合
- 文献传递
- 溶液除湿冷却系统的(火用)分析
- 本文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针对溶液除湿系统的(火用)分析模型,重点分析了空气和溶液进口参数对溶液除湿器性能(除湿器(火用)效率)的影响,并且对采用LiCl的溶液除湿冷却系统进行了部件分析。结果表明:(1)除湿器的(火用...
- 熊珍琴代彦军王如竹邓建
- 关键词:溶液除湿
- 文献传递
- 基于直觉模糊相似度与灰色关联的群组决策方法及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针对属性权重已知、专家权重未知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相似度与灰色关联的群决策方法。根据新的直觉模糊数距离测度构建专家评价相似矩阵,采用组间权重与直觉模糊熵对专家权重进行组合赋权,采用基于得分函数距离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备选方案排序择优,实例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魏东涛魏东涛刘晓东
- 关键词:直觉模糊熵群组决策
- 丁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首先简述了丁醇的制取方法,作为车用替代燃料的优势以及丁醇对车用密封橡胶的相容性影响;重点阐述了丁醇作为点燃式和压燃式发动机燃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丁醇作为替代或添加燃料对传统和先进燃烧模式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水平的影响;最后,指出了丁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 曾现军邓建孔华陆璐蔡存金
- 关键词:丁醇发动机燃烧
- 新型太阳能温度分层水箱储能特性分析
- 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太阳能温度分层水箱,改善了传统水箱实现温度分层对水箱高度的依赖。借助于CFD软件,对处于相同边界条件下,结构不同的两种水箱达到稳态时内部温度场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新型结构的水箱能够在低Richar...
- 韩延民王如竹代彦军邓建
- 关键词:太阳能可用能
- 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评价被引量:8
- 2008年
- 本文以热经济学结构理论为基础,针对采用燃气内燃机发电、吸附制冷机提供冷量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建立了基于燃料-产品定义的热经济学模型,量化了系统内各设备间的生产交互关系.根据实验结果,利用(火用)成本分析方法评价了系统在冷电设计工况以及变工况下的生产性能.结果不仅反映出热经济学结构理论是一种强有力的评价复杂系统性能的工具,而且证明吸附制冷机高效利用了系统中的低温余热.
- 邓建吴静怡王如竹李胜韩固勇雷金果
- 关键词:冷热电联供燃气内燃机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吸附制冷机
- 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经济学成本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热经济学结构理论,对由燃气内燃机发电、吸附制冷机提供冷量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在恰当定义了组元燃料和产品的基础上,构建了热经济学成本模型和特征方程。根据实验结果,求解特征方程得到了发电、制冷和供热的热经济学成本。分析表明:天然气价格和吸附制冷机的初始投资是影响产品成本的两大因素。
- 邓建王如竹吴静怡韩固勇曾现军黄昌华
- 关键词:冷热电联供燃气内燃机吸附制冷机
- 增压柴油机排气压力波的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对某增压六缸发动机的性能做进一步的改进,对其涡轮入口处和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涡轮入口处和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变化规律相同: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都随着扭矩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转速下相同扭矩测试点的排气压力波平均值,都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负荷特性下,涡轮入口处和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强度变化规律不相同,涡轮入口的压力排气波强度要大于排气支管出口处的排气压力波强度。
- 邓建韩固勇边春雷蔡存金王建华
- 关键词:排气压力波增压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