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鹰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锦州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亢血液系统改变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例分析
- 高明王雪鹰
- 2型糖尿病患者残余胆固醇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于丹东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UACR水平将其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55例,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55例,UACR30~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55例,UACR>300 mg/g)。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信息、血脂、尿白蛋白和肌酐等,计算RC和UACR,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对RC与UACR进行相关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RC的诊断价值。结果C组RC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B组RC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与UACR成正相关(r=0.162,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RC、年龄、收缩压和总胆固醇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C对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有一定的价值(AUC=0.74,95%CI 0.66~0.81,P<0.05),进一步将RC与年龄联合分析发现,诊断价值更高(AUC=0.86,95%CI 0.80~0.92)。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RC水平与UACR相关,RC可能成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KD新的标志物。
- 赵伟文高明王雪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重症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足截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背景糖尿病足(DF)发病率高、预后差,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DF发生呈正相关,但DR与DF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的分析DR与重症DF及DF截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Wagner分级分为轻症组47例、重症组49例,根据是否截肢分为非截肢组74例、截肢组22例。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非截肢组和截肢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DF和DF截肢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DF患者中,重症DF 49例(51.0%),DF截肢者22例(22.9%)。重症组吸烟者占比、白细胞计数(WBC)高于轻症组,空腹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GB)、脂代谢异常发生率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组糖尿病(DM)病程、吸烟者占比高于非截肢组,TG、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截肢组(P<0.05);非截肢组与截肢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TG水平、DR分期是重症DF的影响因素,吸烟情况、DR分期、高血压患病情况是DF截肢的影响因素(P<0.05)。DR分期越高,患者重症DF发生率越高(P<0.05),但DF截肢发生率差异并无此情形(P>0.05)。结论 DR分期为重症DF及DF截肢的影响因素,伴随DR病变逐渐加重,重症DF发生率逐渐增加,DR可作为重症DF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
- 安静思路璐安刚王雪鹰杨阳崔薇
-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截肢术
- 上调miR-210对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22年
- 目的上调微小RNA-210(miR-210)对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为空白组,剩余30只建立糖尿病足模型,成功2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miR-210上调组,各9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0表达,统计创面愈合率,观察病理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血管内皮活性相关因子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VEGF-PI3K/AKT-eNO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阴性对照组、miR-210上调组miR-210表达均低于空白组;且miR-210上调组miR-210表达最高(P<0.05)。模型组、阴性对照组、miR-210上调组干预后3 d、干预后5 d创面愈合率均低于空白组,且miR-210上调组干预后3 d、干预后5 d创面愈合率最高(P<0.05)。4组干预后5 d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干预后3 d(P<0.05)。干预后5 d,模型组、阴性对照组、miR-210上调组IL-18、TNF-α、VCAM-1、ET水平均高于空白组,NO、NOS水平低于空白组,且miR-210上调组差异最明显(P<0.05)。干预后5 d,模型组、阴性对照组、miR-210上调组VEGF、SDF1α、AKT、eNOS表达均高于空白组,且miR-210上调组VEGF、SDF1α、AKT、eNOS表达最低(P<0.05)。结论上调miR-210能提高糖尿病足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率,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有关。
- 聂兴王雪鹰安静思
- 关键词:创面愈合率
- 脂蛋白a、促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足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脂蛋白a、促甲状腺激素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住院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人,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足病组,其中糖尿病组92人,糖尿病足病组95人。将糖尿病足患者按Wagner分级分为低危组与高危组,低危组58人;高危组37人。收集各组人群性别、年龄,血糖、钾离子、促甲状腺激素、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组间比较用t检验,运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脂蛋白a、促甲状腺激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之间钾离子、钙、总胆固醇、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足病组脂蛋白a、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脂蛋白a(OR=1.016,1.410,P<0.05),促甲状腺激素(OR=1.410,P<0.05)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成正相关。糖尿病足低危组与高危组两组之间脂蛋白a与促甲状腺激素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蛋白a、促甲状腺激素可能分别为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与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无相关。
- 唐玉莉王嘉熙王雪鹰奚悦
- 关键词:糖尿病足促甲状腺激素脂蛋白A2型糖尿病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随访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移植治疗糖尿病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1例糖尿病重症下肢ASO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自体BM-MNC移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Fontatine分期以及动脉硬化风险指标血糖、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死亡及截肢情况,以死亡或截肢作为随访终点,检查并比较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动脉硬化风险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恶性肿瘤,对照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2.76%(24/29)、OS时间为(32.31±9.08)个月、总保肢生存(amputation-free survival,AFS)率为37.50%(9/24)、AFS时间为(21.28±13.35)个月,治疗组分别为78.13%(25/32)、(32.47±6.96)个月、68.00%(17/25)、(28.38±9.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年分析显示,除治疗后1年对照组AFS时间明显短于治疗组(t=2.806,P=0.007)外,两组治疗后1、2、3年的OS率、OS时间、AFS率、AFS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49例存活患者(对照组24例、治疗组25例)获得有效随访,血糖、TG、CHOL、LDL-C、HbA1c、SBP、DBP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BM-MNC移植结合内科药物治疗糖尿病重症下肢ASO可显著提高患者3年AFS率,延长3年AFS
- 窦艳华赵锦张力王雪鹰苑红苑春慧
-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动脉硬化闭塞症总生存率
- 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雷帕霉素治疗组,每组12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蛋白(UPro)等生化指标改变;组织学检查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Ⅳ型胶原(COL-Ⅳ)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Glu、Cr、BUN、UPro均显著上升,大鼠肾脏明显肥大,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显著增加,肾皮质PCNA及COL-Ⅳ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雷帕霉素治疗后,上述指标除Glu外均得到改善。结论:雷帕霉素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肥大,抑制系膜外基质聚集,下调PCNA及COL-Ⅳ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 冯欣李垚王雪鹰
- 关键词:西罗莫司增殖细胞核抗原糖尿病肾病
- 力平脂降脂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 1993年
- 力平脂是新一代苯氧乙酸的衍生物,1975年投入临床后一直是国外治疗高血脂症的一线药物,国内自1991年9月引进,我科于1991年11月用于临床,经临床观察,力平脂降脂作用迅速、强效,安全。
- 德曼丽徐绍辉李淑忠王月王雪鹰林屏王锦
- 关键词:力平脂降脂作用高血脂症
- 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358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326例非糖尿病对照人群(对照组)的IL-6基因-572C/G多态性基因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L-6基因-572GG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4.7%和1.84%(χ2=4.797,P=0.0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IL-6基因-572GG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 王玉霞孔令芳王雪鹰宋玉萍柳越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基因多态性
- IL-6基因-572C/G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IL-6基因-572C/G多态性,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基因型患者的IL-6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IL-6基因-572CC,CG,GG基因型人数分别为212,129,17;血清IL-6水平分别为(61.32±16.98)pg/mL,(64.98±15.19)pg/mL和(92.18±25.36)pg/mL,血清IL-6水平在CC,CG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血清IL-6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具有功能性,572GG基因型分泌IL-6能力可能较CC及CG基因型强,IL-6基因572GG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王玉霞吴志香王雪鹰宋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