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园园 作品数:41 被引量:14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山西省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先天性肠闭锁/狭窄病变部位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的肠闭锁/狭窄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5例因肠闭锁/狭窄而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十二指肠闭锁/狭窄36例,空肠闭锁/狭窄46例,回肠闭锁/狭窄59例,结肠闭锁/狭窄4例。145例中,距屈氏韧带约20cm以内的肠闭锁/狭窄3l例,距回盲部20am以内的回肠闭锁/狭窄19例。结果总病死率为12.41%,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13%。距回盲部20cm以内的回肠闭锁/狭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P〈0.05)。结论末端回肠和结肠闭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先天性肠闭锁/狭窄的治疗强调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 吴晓霞 任红霞 陈兰萍 陈淑芸 赵宝红 靳园园关键词:肠闭锁 缩窄 病理性 预后 肠液回输技术对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肠液回输技术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经肠造瘘术治疗后发生短肠综合征的新生儿20例,全部新生儿均接受肠造瘘术,并在术后实施肠液回输,观察患儿治疗情况、肠液回输情况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20例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均存在短肠综合征,采用肠液回输技术后,18例患儿恢复理想,仅有2例患儿在出院回家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家属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采取合理措施干预后缓解。全部患儿均未发生与肠液回输直接相关的并发症,仅有3例患儿出现败血症,并在治疗后痊愈出院。关瘘时患儿的体质量高于回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液回输技术操作安全可行,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态,患儿体质量增长速度理想,相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刘文跃 任红霞 赵宝红 吴晓霞 靳园园 赵亮关键词:新生儿 肠造瘘术 短肠综合征 营养状况 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的方法与经验。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采取腹腔镜单部位单操作孔手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0~100 d。术前均经体检、彩超、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经脐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完成幽门肌切开术。于脐缘左侧3点处切开皮肤5 mm,置入5 mm Trocar,插入腔镜,建立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6~8 mmHg;于脐缘右侧9点处切开皮肤,插入3 mm 微型 Trocar,内置入操作钳,完成幽门肌切开术。结果40例均经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5 min,术后2~3 d 出院,无一例增加 Trocar 或改常规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顺利,脐部无可视性瘢痕。结论单部位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幽门狭窄,是腹腔镜治疗幽门狭窄技术娴熟后操作方式的微小改变,效果等同于非单部位腹腔镜手术,美容效果好,家长满意度高。 任红霞 吴晓霞 赵宝红 靳园园 段丽琼 陈兰萍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幽门狭窄 儿童 腹腔镜下腹腔淋巴管囊肿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腹腔内淋巴管囊肿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被漏诊。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5例,并行腹腔镜下治疗。现结合其临床表现,对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席红卫 崔强强 王建峰 崔娆 靳园园关键词:腹腔镜下治疗 淋巴管囊肿 囊肿切除术 下腹腔 腹腔内 腹腔镜下空肠隔膜狭窄手术2例 被引量:2 2011年 肠狭窄是小儿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时肠空化不全所致。山西省儿童医院2008年9月及2009年1月收治2例空肠隔膜狭窄患儿,经腹腔镜下手术切除隔膜肠吻合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席红卫 崔强强 王建峰 崔娆 靳园园关键词:腹腔镜 外科手术 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腔镜下新生儿CDH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产前是否明确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是否合并疝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复发情况等资料。结果全组30例患儿,左侧膈疝21例,右侧膈疝9例,产前检查发现CDH 8例,产前诊断率26.67%(8/30);30例均完成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其中9例合并疝囊;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100.8±25.8)min;术后需呼吸机辅助支持时间6~141 h,平均(44.8±36.2)h;30例手术患儿中,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13.33%(4/30),其中3例再手术治愈,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术后院内死亡2例,总病死率为10%(3/30);一次手术治愈率为80%(24/30),总治愈率90%(27/30)。随访时间为术后10个月至6年,目前27例生长发育良好,无复发。结论胸腔镜下治疗新生儿膈疝安全、可行,重视产前评估,掌握微创技巧,可以提高患儿治愈率。 靳园园 任红霞 吴晓霞 赵宝红 刘文跃 赵亮 张晖 孙雪 郭鑫关键词:先天性膈疝 胸腔镜 新生儿 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 赵宝红 任红霞 孙小兵 吴晓霞 靳园园 刘文跃 赵亮 张晖 郭鑫 孙雪关键词:胃疾病 预后 新生儿期巨结肠的诊断分析 孙小兵 任红霞 吴晓霞 赵保红 靳园园 王润香 吕丽丽 陈兰萍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在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技术在新生儿肠梗阻中高位小肠造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因肠梗阻行中高位小肠造瘘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术后随机分为加速康复组与传统治疗组。加速康复组术后应用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传统治疗组术后采用常规胃肠减压、不常规镇痛及根据排便量实施肠液回输等传统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肠外营养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每日体重增长、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指标及30 d内再入院率。结果共纳入42例患儿,加速康复组22例,传统治疗组20例。加速康复组术后肠外营养时间[(22.6±9.4)d比(30.7±11.3)d]、导管留置时间[(5.9±0.8)d比(9.9±2.1)d]、术后住院时间[(26.8±9.8)d比(33.8±11.5)d]均短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每日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胃肠黏膜出血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13.6%比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耐受、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肠液回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前关闭造瘘率以及30 d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理念联合早期肠液回输在新生儿肠梗阻中高位小肠造瘘术后的应用安全可行,能缩短肠外营养使用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患儿术后康复。 刘文跃 吴晓霞 张晖 孙雪 赵宝红 靳园园 任红霞关键词:加速康复 肠液回输 肠造瘘 新生儿 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评价和治疗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12岁。肛门闭锁直肠尿道球部瘘4例,肛门闭锁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3例,泄殖腔畸形1例(共同管〈3 cm),肛门闭锁并球形结肠1例,肛门闭锁直肠前庭瘘1例。10例患儿均有排尿困难,其中3例伴有尿失禁。MRI显示2例合并脊髓栓系。排泄行膀胱尿道造影显示3例合并左侧输尿管Ⅳ°反流及肾积水,其中1例存在后尿道憩室,无1例发现尿道狭窄。尿动力学检查显示9例膀胱容量及残余尿增加,充盈期逼尿肌压正常,无逼尿肌过度活动,尿流率下降,其中8例逼尿肌收缩力下降,1例逼尿肌收缩力正常。另外1例直肠前庭瘘合并脊髓栓系患儿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增多、尿流率下降,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合并逼尿肌过度活动。直肠尿道瘘合并后尿道憩室患儿行后矢状入路尿道憩室切除,泄殖腔畸形和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术后合并输尿管反流患儿行左侧输尿管再植,8例合并神经性膀胱的患儿坚持清洁间歇导尿。结果随访6个月~5年,泄殖腔畸形患儿1年后仍存在左侧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直肠尿道球部瘘合并尿道憩室患儿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消失,无排尿困难及残余尿,直肠尿道前列腺部瘘合并左侧输尿管Ⅳ°反流及肾积水患儿输尿管反流消失,仍需间歇导尿,其余7例患儿无1例出现上尿路损害。结论肛门直肠畸形合并脊髓发育不良及手术损伤可导致神经性膀胱。术中直肠尿道瘘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尿道憩室或尿道狭窄。清洁间歇导尿是神经性膀胱的首要治疗方法,对于后尿道憩室可行尿道憩室切除术。 孙小兵 李健 吕丽丽 代晋宇 任红霞 吴晓霞 靳园园 赵宝红关键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排尿障碍 尿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