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长青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卒中
  • 10篇血性
  • 10篇缺血
  • 7篇复发
  • 5篇缺血性卒中
  • 4篇预后
  • 4篇缺血性事件
  • 4篇小卒中
  • 3篇卒中患者
  • 3篇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药物依从性
  • 2篇依从
  • 2篇依从性
  • 2篇症状
  • 2篇他汀
  • 2篇他汀类
  • 2篇腔隙
  • 2篇腔隙性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脑重大疾...
  • 1篇保定市第二医...

作者

  • 18篇张长青
  • 13篇王拥军
  • 13篇王伊龙
  • 12篇赵性泉
  • 8篇刘丽萍
  • 7篇王春雪
  • 4篇李子孝
  • 2篇王春娟
  • 2篇濮月华
  • 1篇杨中华
  • 1篇米东华
  • 1篇冯涛
  • 1篇张国军
  • 1篇荆京
  • 1篇杨波
  • 1篇莫大鹏
  • 1篇董可辉
  • 1篇邹昕颖
  • 1篇曲辉
  • 1篇邵晓秋

传媒

  • 9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5
  • 3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健康教育对于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以及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3家医院的3024名发病14...
张长青王伊龙赵性泉李子孝王拥军
文献传递
介入治疗蛛网膜颗粒所致颅内高压1例报道
2020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1岁,主因“进行性双眼视力下降2年”于2018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左侧为著,伴双眼发胀,双耳耳鸣,症状逐渐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言语不清、肢体无力、肢体麻木,无肢体抽搐发作、意识丧失。当地医院行全脑DSA示右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神经萎缩。
戴昰旭张长青莫大鹏曲辉董可辉
关键词:蛛网膜颗粒颅内高压介入治疗
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发病7 d以内的MCA分布区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及体征,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影像包括急性梗死灶的部位、数量、分布特征、责任动脉有无狭窄、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随访患者1年内有无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入组926例患者,责任MCA狭窄≥70%的患者(447例)常见多发梗死灶(338例,75.6%)和分水岭梗死(317例,70.9%),而责任MCA无狭窄或狭窄程度<70%患者(479例)常见MCA穿支分布区单发梗死灶(247例,55.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值比(odds ratio,OR)7.5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85~20.0,P<0.001]、缺血性卒中病史(OR 3.49,95%CI 1.52~8.01,P=0.003)、缺血性卒中发病前3个月内反复TIA史(OR 22.7,95%CI 8.35~61.6,P<0.001)、新发梗死灶为多发(OR 5.26,95%CI 1.33~20.8,P=0.018)是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CA分布区梗死灶的分布特征与MCA狭窄程度有关。新发梗死灶为多发、既往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风险高。
张长青王伊龙王春雪刘丽萍赵性泉王拥军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大脑中动脉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报道
2023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4岁,主因“走路不稳、双下肢麻木4年,双上肢麻木疼痛1年”于2021年11月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走路不稳、行走蹒跚、双下肢麻木,伴双手持物时轻微不自主抖动,言语停顿,伴头晕、情绪低落,无头部、肢体静止时抖动,无肢体僵硬、表情僵硬,无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无精神行为异常、睡眠中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无嗅觉减退、便秘、二便失禁,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成双。
戴昰旭张长青王展冯涛
关键词: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
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 d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数量、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分别有14例(1.8%)、38例(4.8%)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病1年内死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复发。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有皮层新发脑梗死灶、入院后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未服用他汀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死亡无显著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新发梗死灶的责任脑动脉闭塞或狭窄程度≥70%、出院时未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结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脑白质疏松和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复发无显著影响。
张长青王伊龙王伊龙王春雪赵性泉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缺血性卒中
脱氧血红蛋白与吸入氧气浓度乘积对神经重症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估脱氧血红蛋白(HHb)与吸入氧浓度(FiO_(2))乘积对神经重症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2018年6—9月收治的7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45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6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气分析结果,以血氧分压(PaO_(2))/FiO_(2)为金标准进行分组,统计血氧饱和度(SaO_(2))、HHb×FiO_(2)对低氧血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随着低氧血症的出现及加重,SaO_(2)、氧合血红蛋白(O_(2)Hb)均呈下降趋势,而HHb、HHb×FiO_(2)等指标呈上升趋势。其中与SaO_(2)相比,HHb×FiO_(2)对轻度及中重度低氧血症的诊断效能更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10、0.980,灵敏度分别是0.922、1.000,特异度分别是0.802、0.899,并且其在贫血患者中对低氧血症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HHb×FiO_(2)作为一个新指标,能有效诊断神经重症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且其诊断效能优于SaO_(2)。
李国歌杨中华史一君钱玲烨Rasha Alsamani Osman杨波张长青刘丽萍张国军
关键词:脑卒中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
伴睡眠障碍的抗Amphiphysin抗体相关边缘叶脑炎一例
2023年
患者男性,69岁。主因发作性愣神2年余、肢体抽搐伴意识不清3个月,于2019年12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17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愣神,伴痛苦表情,呼之不应,每次发作持续10余秒,可自行缓解,事后无法回忆发作过程,每年发作3~4次,发作过程不伴肢体抽搐或大小便障碍,未曾就诊。
张玉笛吕瑞娟李娜张长青邵晓秋王群
关键词:边缘叶脑炎抗体睡眠障碍
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与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791例7天以内首次发病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评价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包括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数量、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亚型以及急性梗死灶的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96例患者(37.4%)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高血压、入院时血压较高、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单发梗死灶、无小的皮层梗死灶、无分水岭梗死和流域性梗死与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病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高血压、较高的舒张压、糖尿病、脑出血病史、Fazekas评分≥3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是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患病率较高。伴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的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常有较重的脑白质疏松,并且所患缺血性卒中以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常见。
张长青王伊龙王春雪赵性泉王拥军
关键词:脑梗死
小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事件复发的相关预测因素
<正>目的小卒中后卒中复发的风险较高,因此有必要及时筛选出那些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小卒中患者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目前对于小卒中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评价与小卒中患者发病1年内缺血性...
张长青王伊龙赵性泉刘丽萍王拥军
文献传递
小卒中患者1年内缺血性事件复发的相关预测因素
目的 小卒中后卒中复发的风险较高,因此有必要及时筛选出那些具有高危复发风险的小卒中患者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目前对于小卒中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评价与小卒中患者发病1年内缺血性卒中...
张长青王伊龙赵性泉刘丽萍王拥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