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国
-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面罩通气压力水平对患者的改善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不同面罩通气压力水平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以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99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全麻诱导期预设的不同面罩通气压力,即:12 cmH_(2)O、15 cmH_(2)O、20 cmH_(2)O,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P12通气组、P15通气组、P20通气组,各组均为33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术后48 h的恶心、呕吐反应,将存在恶心、呕吐反应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无恶心、呕吐反应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患者的面罩通气压力水平和胃胀气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20通气组患者插管后氧饱和度(SpO_(2))水平比P12通气组和P15通气组高,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病例数也比P12通气组多,P15通气组、P20通气组患者胃胀气程度则均高于P12通气组(P<0.05),观察组患者面罩通气压力、插管后SpO_(2)水平、胃胀气程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面罩通气压力水平上升是导致全麻诱导期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且面罩通气压力水平和患者的胃胀气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全麻诱导期20 cmH_(2)O面罩通气压力水平下,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氧饱和度,但会增加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反应和胃胀气的风险性。
- 吴智国罗芬
- 关键词:全麻诱导期恶心呕吐氧饱和度胃胀气
- 利多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改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单用利多卡因,B组单用右美托咪定,C组联合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D组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比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PONV及围术期不良事件。结果与D组相比,其余三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减小,且C组尤为突出(P<0.05);术后0-6h恶心发生率对比,D组>A组>B组>C组,C组在术后0-12h内的恶心与呕吐发生率、术后12-24h恶心发生率均较A、B、D组低(P<0.05),术后12-24h的呕吐发生率与A、B组无差异(P>0.05),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内PONV程度评分,D组>A、B组>C组(P<0.05);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C组低血压、窦缓发生率比A、B、D组高(P<0.05)。结论联合利多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可减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改善甲状腺手术患者PONV情况,但可能会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 罗芬吴智国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利多卡因术后恶心呕吐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腹部手术患者100例,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式)及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各50例。对比患者术后疾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血清PCT水平和炎性因子指标等。结果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皮肤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14例(28.00%),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CT水平、IL-18、IL-6、hs-CR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下腹部手术患者,通过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方式,可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和疾病预后,降低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改善血清PCT水平和炎性因子指标,提升疾病疗效,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 吴智国罗芬
- 关键词: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超声引导
- 胸壁神经+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通过观察胸壁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镇痛方案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筛选纳入被诊断为乳腺癌,并在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女性患者,通过随机化分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的41例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进行胸壁神经阻滞,观察组的41例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进行胸壁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确认阻滞成功后实施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开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观察患者术后6 h、12 h和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统计患者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 h、12 h和24 h手术部位的疼痛评分相比,观察组要更低,且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更少,经t检验得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气胸、血胸等。结论与单纯的胸壁神经阻滞相比,胸壁神经阻滞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种可在临床广泛应用的镇痛方法。
- 罗芬吴智国
-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镇痛
- 前列腺切除术后PCEA镇痛治疗206例报告
- 2015年
- 前列腺电切术后切口疼痛及膀胱无抑制性的痉挛性收缩,导致病人尿道疼痛、尿急、甚至继发出血。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206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治疗,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王新荣徐成吴智国袁媛
- 关键词:PCEA镇痛前列腺切除术后疗效分析
- 羊水栓塞产妇3例凝血功能变化特点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特点,寻找羊水栓塞早期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例羊水栓塞产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3例羊水栓塞产妇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2)3例产妇的血小板(PLT)计数变化各异,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D-二聚体(DD)均急骤升高,动脉血气中乳酸(Lac)水平均增高。结论:羊水栓塞早期可激活凝血系统,故凝血功能监测能提供羊水栓塞早期诊断的依据。
- 黄祥君吴智国袁媛佘小娟
- 关键词:羊水栓塞凝血功能D-二聚体
- 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及认知功能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在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患者接受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于2023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6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观察组联合氟比洛芬酯,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1 d认知功能评分为(27.48±1.36)分,高于对照组的(26.61±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3,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镇痛中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方案可降低疼痛及不良反应,改善认知功能。
- 吴智国罗芬黄祥君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
- 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 2015年
- 目的: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费用作一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10月在ICU镇静治疗患者56例,随机分2组,咪达唑仑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49.2±27.6岁;丙泊酚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5±26.36岁。都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注,镇静效果评估采用Ramsay氏分级标准分级。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Ramsay评分2级以上,两者镇静效果相比,丙泊酚更易发生镇静不足,咪达唑仑停药后苏醒时间较丙泊酚明显延长,不适用于需要随时观察意识状况或短时间内可能撤机的患者,长期应用(〉24h)有蓄积。咪达唑仑价格便宜,镇静费用明显低于丙泊酚,仅为丙泊酚的12.4%,平均每日节省795元/人。丙泊酚体内无蓄积,但价格昂贵,且对脂肪廓清率有较为严格要求。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可作为ICU镇静剂,从镇静效果和安全因素看,两者无明显差异,从药效药价比看,咪达唑仑更具优越性。
- 王新荣徐成吴智国袁媛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咪达唑仑丙泊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