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婷婷
- 作品数:3 被引量:64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进展被引量:18
- 2014年
-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命的最基本保证[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每周透析3次,这意味着要用16号的粗针每周穿刺6针。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逐渐延长,如何选择一种最佳的穿刺方法,如何能够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 赵茜芸鲁业芳陆婷婷舒琳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血液透析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少症发生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问卷(MQSGA)、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PAQ-SF)、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SES6)以及生物电阻抗技术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共纳入167例MHD患者,其中75例患者(44.91%)患有肌少症,发生率较高。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代谢率、慢病管理自我效能是MH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现况较为严峻。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该人群的肌少症早期筛查工作,应针对影响因素及时制订个性化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减缓肌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肌少症的发生率。
- 赵茜芸王德光陆婷婷郑俊俊包满珍张淼杨锡瑶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影响因素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6
- 2017年
- 目的分析经中心静脉导管(CVC)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经CVC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RBSI的发生率、临床资料、血液指标及发生CRBSI患者CVC血液样本中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有61例患者发生CRBSI,感染率为41.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NE≥70%、sCr≥750μmol/L、RBC<3×1012/L、Alb<35g/L、Hb<90g/L是CVC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分离出6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0株占59.70%、革兰阴性菌25株占37.31%、真菌2株占2.9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曲松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CVC血液透析合并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相关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务人员应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干预,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从而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 赵茜芸丛静静鲁业芳舒琳陆婷婷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