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倩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2024年
-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法充分控制症状、难以保证良好生活质量的晚期PD患者,以及因多巴胺能药物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如异动症)的患者。DBS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针对基底节-丘脑通路中的不同节点开展治疗,这些节点对疾病的多种症状具有介导作用。丘脑腹中间核DBS在控制震颤方面的效果最突出,苍白球DBS在控制僵硬和异动症方面成效显著,而丘脑底核DBS能够同时对震颤、运动迟缓、僵硬和异动症进行治疗,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药物使用量,也是疾病晚期的首选治疗目标。DBS对肢体症状具有长期的治疗效果,但随着疾病的进展,非多巴胺能轴向特征对DBS的反应会逐渐变差。PD的DBS治疗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需要由运动障碍神经学家、功能神经外科医生、专业的DBS程控人员以及神经心理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来对患者进行筛选和随访。本文围绕PD的病理机制,DBS的适用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及脑靶点展开述评,以期为DBS在P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全面的认识,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孙金兴林豪鹏贾俊恒李珍柯张超吴倩倩李新钢李卫国
-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功能神经外科
- PLOD3与LRRN3作为联合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PLOD3与LRRN3作为联合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以PLOD3与LRRN3作为联合标志物能够对人群中帕金森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相比于传统依赖帕金森病典型临床表现...
- 郭兴李卫国胡文君高梓杰樊扬吴倩倩
- DBS手术中相关微差错和非计划事件的总结分析对策预测
- 徐淑军李卫国马翔宇吴倩倩
-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监测在全身麻醉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术中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在全身麻醉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可行性,以及其在电极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全身麻醉下双侧丘脑底核(STN)DBS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简称全麻组),以及同期接受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的双侧STN-DBS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简称局麻+全麻组)的临床资料。全麻组患者术中选择双侧口轮匝肌、大小鱼际肌和踇短屈肌,记录CMAP的引出情况。局麻+全麻组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给予术中电刺激,并记录出现锥体束反应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刺激电压阈值、术后CT与术前MRI影像融合结果显示的电极位置,以及与术前(药物关期)相比,两组术后开机3个月(药物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结果全麻组与局麻+全麻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术前药物关期UPDRS-Ⅲ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比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全麻组患者给予术中电刺激时均记录到典型的CMAP。(2)全麻组3组肌肉CMAP引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轮匝肌最高(60/60),其次是大小鱼际肌(35/60),踇短屈肌未记录到CMAP。(3)全麻组中3例患者、局麻+全麻组中4例患者进行了电极位置的调整;两组中未做电极位置调整的患者相比较,电压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CT与术前MRI的融合结果显示电极位置良好,全麻组双侧副反应触点外缘距内囊内缘的距离与局麻+全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UPDRS-Ⅲ评分改善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DBS中电刺激时记录CMAP是一项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技术;其中面部及上肢的CMAP更容易被记录到;电压阈值的大小能够为电极与内囊相对距离的判断�
- 吴倩倩陈思徐淑军李卫国马翔宇徐硕杨宁郭兴张超李超
-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电极定位
- 一种DBS电极导线皮下牵引保护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DBS电极导线皮下牵引保护装置,包括两个主体,两个所述主体横向排列设置,两个所述主体外侧壁中心靠前处均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外侧套设有捆绑带,两个所述主体后端面中心处均设有安...
- 郭兴李卫国马翔宇吴倩倩张超
- 基于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帕金森病DBS疗效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帕金森病DBS疗效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收集临床数据;步骤2、获取影像资料及预处理;步骤3、获取感兴趣区ROI;步骤4、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步骤5、特...
- 郭兴李卫国李珍柯吴倩倩
- 一种内嵌式颅内电极固定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嵌式颅内电极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该内嵌式颅内电极固定装置,包括脉冲发生器所述脉冲发生器两个输出端均设有第一导线,两个所述第一导线外侧设有第一固定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端部均设有电极接头,两...
- 郭兴李卫国唐琪临马翔宇吴倩倩
-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NOTCH3基因突变的研究(附1家系报告)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一家系罕见的NOTCH3基因突变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ADASIL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本例先证者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反复发作及认知障碍。先证者及其姐姐既往均采用Sanger法对NOTCH3基因突变热区进行基因测序,未检测到基因突变;而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后发现NOTCH3基因第20号外显子存在一杂合错义突变(c.3226C>T)。家系中现存3例患者及其子女均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出此突变基因。家系调查显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 NOTCH3基因第20号外显子的杂合错义突变(c.3226C>T)为该家系的致病因素,高通量测序法能更全面发现罕见突变基因,减少漏诊。
- 王兴邦李娜赵新静刘爱芬单培彦麻琳江文静吴倩倩
- 关键词:NOTCH3基因突变
- 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对帕金森病DB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对帕金森病术后患者的情绪、服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院行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手术12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延续护理组6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术后1个月返院开机时由程控师和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指导。延续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6个月内给予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指导,术后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PDQ-39、HAMD、HAMA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术后6个月延续护理组的服药依从性得分(7.12±1.02)高于对照组(6.65±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组PDQ-39的得分(51.17±19.12)低于对照组(58.1±17.6)(P<0.05),延续护理组HAMD得分(17.2±2.76)低于对照组(20.2±4.29)(P<0.05),延续护理组HAMA得分(15.93±2.48)低于对照组(19.52±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帕金森术后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林晓红郭红梅王会吴倩倩邱春兰李峰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活质量
- 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手术技术的改进探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经验
- 徐硕李超马翔宇陈思吴倩倩杨宁李卫国陈腾徐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