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洋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近红外
  • 3篇近红外光
  • 3篇近红外光谱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2篇营养
  • 2篇牦牛
  • 2篇光谱技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平衡
  • 1篇中红外
  • 1篇中红外光谱
  • 1篇肉品
  • 1篇肉品质
  • 1篇舍饲
  • 1篇饲粮

机构

  • 5篇动物营养与饲...
  • 4篇青海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重庆三峡职业...

作者

  • 5篇项洋
  • 3篇郝力壮
  • 2篇柴沙驼
  • 1篇卞希慧
  • 1篇王迅
  • 1篇牛建章
  • 1篇龙瑞军
  • 1篇刘书杰
  • 1篇张晓卫

传媒

  • 2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江源东部地区天然混合牧草营养成分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21年
本试验旨在构建三江源东部地区天然混合牧草营养成分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从三江源东部地区4个样点采集天然混合牧草样品301份,按照7∶3的比例将样品分为定标集和验证集。采用定标集样品的实测值及近红外光谱值进行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交叉验证,采用验证集样品进行外部验证,进一步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CP预测模型构建中数据预处理的最佳方法为标准正态化处理+去散射处理+二阶求导,NDF和ADF预测模型构建中数据预处理的最佳方法为多元离散校正+二阶求导。CP、NDF和ADF预测模型的定标决定系数(R_(cal)^(2))、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均高于0.900,预测模型对验证集样品的模型预测值与化学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验证决定系数(R_(CV)^(2))均高于0.900,交叉验证相对标准差(RPD_(cal))和外部验证相对标准差(RPD_(CV))均大于3.00。这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天然混合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本试验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杨金芬马存霞李毓敏杜雪燕郝力壮项洋拜彬强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营养成分
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算法对舍饲和放养牦牛的鉴别研究
2024年
为保护牦牛肉在市场中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研究以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对不同饲养模式的牦牛肉样品在全波近红外Whole-NIR(400~2 500 nm)光谱范围内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ies, SIMCA)建立模型来判别牦牛肉舍饲和放养来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Whole-NIR(400~2 500 nm)光谱范围内原始光谱差异不明显,当因子数为5时预测误差平方加和(PRESS)趋于平稳,最终无限趋近于0,NIR结合SIMCA模式识别方法得到Q-T2分布图,类与类之间界限明显,能够将牦牛肉样品按照不同饲养模式分开聚类,模型性能优良,预测准确率高达100%。综上所述,利用NIR结合SIMCA可实现对不同饲养模式牦牛肉真实性进行鉴别的目的。
刘文艳项洋项洋卞希慧闫忠心
关键词:牦牛肉近红外光谱饲养模式
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草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郝力壮郝力壮牛建章牛建章张晓卫项洋王迅柴沙驼龙瑞军
关键词:天然牧草草畜平衡
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食品产地溯源技术是国家有效推广实施食品原产地追溯、保护名优特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保护食品在市场上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亟需对食品产地溯源提供快速无损检测。相比较其它检测技术,光谱技术作为极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检测技术之一因其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非破坏性、无污染和可进行在线分析,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地溯源。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中红外光谱技术(Mid Infrared Spectroscopy,MIR)和拉曼光谱技术(Raman spectroscopy,RS)这三种常见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源和动物源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三种光谱技术相比较,同时系统论述了多光谱数据融合在食品产地鉴别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提供一定技术的参考。
刘文艳闫忠心郝力壮郝力壮项洋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无损检测
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牦牛肉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4年
本试验选取了15头健康且体重(200±20)kg相近的成年(2.5~3岁)公牦牛给其饲喂不同蛋白水平饲粮,以探究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牦牛肉品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蛋白组(12%)牦牛的背最长肌色度(L、a、b)、剪切力、胴体重和屠宰率显著高于中蛋白组(14%)和高蛋白组(16%)(P<0.05)。而低蛋白组牦牛肉的硬度低于其余两组(P>0.05)。因此,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和养殖效益,建议在代谢能水平为10.6 MJ/kg时,选择蛋白质水平为12%的低蛋白饲粮,能够使牦牛的肉品质和生产性能达到最优。
王梅松董谭琴项洋项洋柴沙驼柴沙驼闫忠心
关键词:牦牛蛋白水平肉品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