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芳华

作品数:51 被引量:293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细胞
  • 10篇耐药
  • 9篇蛋白
  • 9篇血清
  • 8篇耐药性
  • 8篇肠癌
  • 7篇原发性
  • 6篇肝癌
  • 6篇DCD
  • 5篇药性分析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癌
  • 5篇标志物
  • 4篇蛋白组
  • 4篇蛋白组学
  • 4篇电泳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双向电泳

机构

  • 4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市番禺区...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51篇邱芳华
  • 17篇李秋明
  • 10篇梁冬艳
  • 10篇龙华婧
  • 9篇刘道利
  • 5篇吴清
  • 4篇凌勇
  • 4篇夏阳
  • 3篇陈求刚
  • 3篇卢丽明
  • 3篇高东华
  • 3篇周伟青
  • 3篇余琳
  • 3篇聂静
  • 3篇肖洪广
  • 3篇刘丽芳
  • 2篇史振军
  • 2篇刘燕娣
  • 2篇崔颖鹏
  • 2篇梁洁玲

传媒

  • 7篇中国热带医学
  • 6篇检验医学与临...
  • 6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广州医药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大医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向凝胶电泳分析脾脏蛋白组学的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优化双向凝胶电泳的实验步骤,总结一套适用脾脏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对双向电泳实验中的关键环节:蛋白沉淀方法;胶条PH的选择;聚焦条件等进行研究与优化,考马斯亮蓝染色后进行凝胶图像比较。结果 Cleaning up沉淀蛋白,聚焦电压达到11 000伏小时(110k vhs),可以得到多达1000个蛋白点的2D gel(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结论建立了脾脏双向电泳的具体方法,得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2D gel,为脾脏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邱芳华饶卫农周强陈求刚肖洪广
关键词:脾脏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
血清胱抑素C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测量107例住院患者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根据测量结果分为IMT增厚组(48例)和斑块组(59例),同时选取同期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血清CysC、HbA1c及血脂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CysC、HbA1c的相关性,血脂水平与IMT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ysC、HbA1c对颈动脉中膜异常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3组的血清CysC、HbA1c、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CysC、LDL-C及IMT水平明显高于增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ysC、HbA1c与IMT均呈正相关(P<0.05),CysC及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优于HbA1c(Z=2.218,P=0.027;Z=3.761,P=0.000)。CysC和联合检测对诊断IMT异常的最佳临界值为1.010和0.453,敏感度为87.85%和94.39%,特异度为81.63%和79.59%。结论血清CysC、HbA1c与IMT异常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疾病的早期监测及风险评估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刘道利李鸯邱芳华周伟青龙华婧高东华梁涯
关键词: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
肝癌组织中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筛选及其在肝细胞癌中转移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中排第二,高发于东南沿海区域。我国每年新增肝癌病人13余万例,占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人的40%~50%。  肝癌的治...
邱芳华
关键词:蛋白组学肝细胞癌酪氨酸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DCD抗体和DCD标准品。DCD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较高的可行性和较广的适用性,该试剂盒具有较有较高的准确度。
邱芳华李秋明吴清
文献传递
ICU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危重监护病房(ICU)老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ICU的214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30株,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214例尿路感染患者中,64例为单一细菌引起,34例为单一真菌引起,71例为细菌合并真菌引起,36例为混合细菌引起,9例为混合真菌引起。所分离33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57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50株,以肠球菌为主;真菌123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P〈0.05)。真菌药敏情况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对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依然维持较高敏感性。老年尿路感染患者所分离多重耐药菌(MDRO)比重较大,且耐药率较高。结论:ICU老年尿路感染患者所分离出病原菌耐药率具有较高水平,实验室与临床间应加强沟通,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由MDRO所引发的医院感染的暴发。
赵越陈莲陈晓丽邱芳华凌勇张莉滟
关键词: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紫杉醇联合顺铂及洛铂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癌组织人源性多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DDP)及洛铂(LBP)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癌组织人源性多肽(DCD)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LB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DD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缓解率,比较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癌相关抗原(SCC-Ag)、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R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等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组织DCD阳性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呼吸困难、消化道反应等7项)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缓解率、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DCD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肾功能损伤、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呼吸困难、消化道反应、脱发、血红蛋白降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LBP在中晚期宫颈癌的辅助化疗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有一定临床价值。
龚小倩陈亚军乔伶俐李丽琴邱芳华
关键词:紫杉醇顺铂洛铂中晚期宫颈癌
绿原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现象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绿原酸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现象。方法收集广州市中医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菌株),应用半定量结晶紫法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选取3株生物膜强阳性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绿原酸、左氧氟沙星用MH肉汤倍比稀释,测定两者的最低抑菌浓度;棋盘稀释法测定绿原酸与左氧氟沙星的协同抑菌浓度;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经药物干扰,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在62株菌中共有33株为生物膜阳性,占53.2%,绿原酸对实验菌株的MIC分别是2 048、2 048和2 048μg/mL,左氧氟沙星的MIC分别是32、64和32μg/mL,两药联合作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是0.5、0.5和0.5,提示两药呈协同作用,经体外建模及药物干扰,镜下药物组的黑色絮状物较未处理组明显减少。结论绿原酸具有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作用,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作用效果更显著。
李秋明吴爱武邱芳华梁冬艳林伟苗黎勇强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绿原酸左氧氟沙星
针刺疗法联合快速康复外科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3例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ERAS理念营养支持组(EA组)42例、ERAS理念营养支持组(E组)40例及含针刺疗法的传统围术期治疗组(对照组)41例,围术期分别采用相应方法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部症状评分、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EA组与E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所需时间、耐受流质饮食所需时间、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EA组术后输液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E组(P<0.05)。EA组与对照组的术后腹痛评分均低于E组(P<0.05);术后EA组的腹胀和恶心评分均低于、食欲评分高于E组与对照组(均P<0.05)。EA组与E组的术后发热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EA组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采用中医针刺疗法联合ERAS营养支持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胃肠道症状,缩短术后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
李东晓杨振淮邱芳华李关宁史振军杨泽填邓奔腾
关键词:结直肠癌针刺快速康复外科营养支持
蛇葡萄素对皮离蛋白过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AMP)对皮离蛋白(DCD)过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质粒瞬时转染使DCD在LoVo细胞中过表达,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LoVo细胞中DCD的蛋白表达水平。将细胞分为空载体组、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5-氟尿嘧啶,0.25μg/m L)和AMP组(300μmol/L),除空载体组采用转染空载体的LoVo细胞外,其余组均采用转染DCD的LoVo细胞,以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考察AMP对相应LoVo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以Transwell侵袭实验考察AMP对相应LoVo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比较,DCD组细胞中DCD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跨膜细胞数均显著增多,细胞迁移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和AMP组跨膜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AMP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5-氟尿嘧啶(P<0.01)。结论:DCD过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AMP对DCD过表达的LoV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刘丽芳刘丽芳邱芳华李秋明
关键词:蛇葡萄素大肠癌LOVO细胞迁移
651株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了解真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疑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采样,用沙保罗培养基进行真菌分离,用ATB鉴定卡作菌种鉴定,用ATBFUNGUS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57.6%。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保持较高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4.99%和98.99%。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引起,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保持较高的体外活性,两者仍是治疗真菌的有效药物。
邱芳华崔颖鹏陈求刚
关键词:真菌耐药性白色念珠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