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栋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髋关节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
  • 2篇置换术
  • 2篇胫骨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术
  • 2篇老年
  • 2篇股骨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置换
  • 1篇代谢
  • 1篇导向器
  • 1篇血清
  • 1篇血性
  • 1篇延续护理
  • 1篇愈合
  • 1篇置入

机构

  • 9篇汉中职业技术...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汉中市人民医...
  • 1篇延安大学咸阳...

作者

  • 9篇张小栋
  • 5篇张婷
  • 4篇冯晓飞
  • 4篇张建军
  • 3篇张宝强
  • 1篇杨宝辉
  • 1篇王国毓
  • 1篇张玲
  • 1篇熊咏民
  • 1篇宋媛媛
  • 1篇杜娟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研究探讨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在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治疗优良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采用外固定架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痊愈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张小栋张婷
关键词:创伤骨科四肢骨折外固定架内固定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好。
张小栋张婷
关键词:髋关节股骨颈骨折
两种人工髋关节置入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对两种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IFHN)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本科收治的IFHN患者60例,采取骨水泥型假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9例(骨水泥组),采取生物型假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1例(非骨水泥组),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假体松动、Harris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二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骨水泥组(P<0.05),骨水泥组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非骨水泥组仅1例发生假体松动,两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事件。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IFHN,采用生物型假体或骨水泥假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然而使用生物型假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较短。
冯晓飞张建军张小栋凌惠华张宝强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
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70例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均抽血检测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观察组(17例)和未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对照组(53例),对比2组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活性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磷(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果提示PTH、维生素D3、股骨颈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
冯晓飞张小栋张建军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骨折
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及传统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对比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导向器辅助内固定及传统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差异。方法 4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关节镜下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传统内固定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大小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9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向器辅助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骨折在手术时间、手术损伤上优于传统内固定术。
张小栋张婷
关键词:导向器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
不同入路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收的9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试验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参照组实施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脊椎间隙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度)、日常生活能力、胸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复位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术后1年,参照组的矫正丢失度、复位率高于试验组(P<0.05)。术后4周、1年,试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参照组,ODI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4周,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4周,参照组的CRP、TNF-α、IL-6水平高于试验组,IL-10水平低于试验组(P<0.05)。参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试验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试验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远期恢复效果均较为理想,但经皮入路的近期效果更为理想。
张宝强郭峰张小栋张婷孙杨熊咏民
以三级医院为主导互联网为核心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构建
2024年
目的构建以三级医院为主导互联网为核心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模式,为老年居家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接受“互联网+”及“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模式的居家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70.34±3.57)岁。平台注册护士共125例,其中男8例、女117例,年龄(34.12±3.23)岁。主要照顾者60例,其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45.23±5.51)岁。统计完成居家护理服务项目的结果,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实施护理模式前后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评分及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共服务老年居家患者60例,完成居家护理155次,无不满意评价,各项满意度均为100.00%。实施“互联网+”及“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延续性护理模式后,患者主要照顾者责任负担、个人负担及总分均低于实施前[(12.12±2.28)分比(15.23±3.23)分、(22.34±4.78)分比(27.22±5.23)分、(35.17±6.23)分比(43.21±6.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5、4.356、5.621,均P<0.05);实施后,护士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会交往技能、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33.24±3.12)分比(30.23±3.23)分、(24.24±2.67)分比(20.23±3.11)分、(25.45±2.56)分比(21.12±3.11)分、(24.34±2.56)分比(21.23±2.89)分、(13.68±1.67)分比(10.23±1.89)分、(120.56±5.56)分比(112.23±4.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1、5.358、5.888、4.412、7.492、6.173,均P<0.05)。结论在医养结合政策背景下,开展“互联网+”及“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模式可提升老年居家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并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推动护理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杜娟宋媛媛李艳张小栋张玲
关键词:互联网居家
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交锁髓内钉,观察组(52例)给予经皮锁定钢板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结果: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所需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5例,发生率9.6%,对照组并发症12例,发生率2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对胫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小栋杨宝辉张婷冯晓飞张建军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骨折愈合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较髓内钉固定组短(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冯晓飞王国毓张建军张小栋张宝强
关键词:老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