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阿群

作品数:25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7篇病毒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毒病
  • 3篇禽流感
  • 3篇流感
  • 3篇流行病学调查
  • 3篇病毒病
  • 2篇登革热
  • 2篇电话调查
  • 2篇知识
  • 2篇输入性
  • 2篇核酸
  • 2篇虫媒
  • 2篇虫媒病
  • 2篇虫媒病毒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17篇江门市疾病预...
  • 3篇广东省疾病预...
  • 3篇河源市疾病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东莞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清远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临海市...

作者

  • 18篇陈阿群
  • 12篇陈茂余
  • 6篇郑南才
  • 4篇叶秀华
  • 4篇周宏宇
  • 3篇高淑萍
  • 3篇陈华燕
  • 2篇杨玉芳
  • 2篇莫想换
  • 2篇王立华
  • 1篇陈清
  • 1篇池海珊
  • 1篇钟豪杰
  • 1篇黄广琴
  • 1篇卢文涛
  • 1篇宋铁
  • 1篇景钦隆
  • 1篇肖新才
  • 1篇康敏
  • 1篇胡静

传媒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2015年江门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与防制对策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江门市登革热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了解疫点人群登革热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防制对策。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疫情信息,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人群血清学监测、蚊媒监测和孳生地类型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江门市近3年登革热发病率以2014年(13.26/10万)最高,地区分布以蓬江区和江海区为主,发病高峰为9-11月;暴发疫情报告5宗,报告病例数126例,罹患率为0.32%;疫点人群登革热Ig G抗体阳性率为24.49%,阳性率以0~岁年龄组最高,不同性别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蚊媒孳生地类型,蓬江区城区以花卉型为主,江海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以花卉型和废瓶罐两型容器为主,鹤山市农村以废瓶罐型为主。结论江门市登革热疫情主要仍以输入引起,农村和城郊结合部是防控重点区域,同时对登革热旧疫点血清学监测的重点人群加强个体防护,并针对不同蚊媒孳生地类型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陈阿群陈茂余王立华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防制对策
2012—2016年广东省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2012—2016年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病原体变化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病例报告信息和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2家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样品进行霍乱弧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全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54 456例,累积发病率为1.22%。男女性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以<5岁散居儿童为主;时间分布以秋冬季高发。报告暴发疫情18起,均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对哨点医院2 274份粪便样品检测,无霍乱弧菌和志贺菌检出,病毒检出率为30.78%。结论 2012—2016年江门市其他感染性腹泻主要集中在0!5岁散居儿童,秋冬季是好发季节,开平市报告病例数最多;暴发疫情和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均显示诺如病毒为最主要病原体。其他感染性腹泻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陈阿群陈茂余韦志楠周宏宇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监测
江门市2010—2014年流行性感冒监测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江门市流感流行趋势和病原学变化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市2010—2014年流感监测网络监测的流感病例及病原学监测结果,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结果2010—2014年监测病例总数4 821 286例,其中流感样病例89 349例,占总数的1.85%,0~4岁占52.48%,3~6月为流行高峰。采集咽拭子标本7 816份,PCR检测阳性率23.86%(1 865/7 816),各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P〈0.05),2010年和2012年以B型为主,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均为新甲H1型。暴发疫情5起,罹患率为4.59%。2014年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6例,死亡4例,有禽类接触史4例,发病时间主要在1—2月。采集外环境样本844份,A型通用引物2013年阳性率10.42%,2014年为29.71%。结论江门市每年只有一个流感流行峰,流行优势毒株交替出现,应结合流行病学、病原学、暴发疫情和外环境监测共同分析流行特征。
陈阿群陈茂余郑南才刘鹰航
关键词:流感禽流感
临海市社区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临海市18岁以上社区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MS)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重视和预防,正确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其患病率。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依据我国体质指数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建议标准(2004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该人群进行有关MS指标检测。共计调查人数1 082人(男性509人,女性573人)。结果:临海市18岁以上成年人群MS患病率为12.20%,青年为8.00%,中年渐增至15.41%,老年为15.60%。女性MS患病率高于男性(χ2=6.882,P<0.01)。结论:临海市居民MS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女性50岁后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
王华陈阿群王悠清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
2007-2015年广东省江门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职业人群血清学调查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布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门市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5年江门市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12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0/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136.94,P<0.001)。江门市累计病例最多的3个区(县)分别是新会区(46例)、蓬江区(21例)和鹤山市(18例),3个区(县)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0.25%;121例布病病例中,男性占66.12%,女性占33.89%;年龄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0.41%;最高发病的职业为农民,占总病例数的32.23%。2011-2015年报告的115例病例中,从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39 d;2012-2015年职业人群血清学累计监测825例,累计阳性率为0.73%。结论江门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需进一步落实监测任务,加强综合防治。
杨玉芳陈茂余陈阿群梁均和范湛丽周宏宇陈华燕韦志楠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
核酸检测在寨卡病毒病诊断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技术测定不同样本对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核酸检测寨卡病毒临床标本的适用性。方法收集医院2016年2月-10月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患者的血液、唾液和尿液,用于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记录和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血液、唾液和尿液寨卡核酸首次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1.5%、76.9%和76.9%;血液、唾液和尿液的核酸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1.5%、84.6%和100%;血液、唾液和尿液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平均分别为2.62、5.69和11.62天,血液没有1例阳性持续时间超过1周,唾液阳性持续时间没有1例超过10天,而尿液有11例核酸阳性超过1周(其中6例超过10天)。随着病程的发展,各样本的检出率也在下降,发病后第3天和第7天采样时,血液、唾液、尿液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5%、100%、100%和7.7%、46.2%、84.6%。少数尿液标本检测阳性有一定滞后现象。结论检测尿液中寨卡病毒核酸具有检出率高、持续时间长的优点,应作为临床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方法,但在发病早期仍然有必要采集血液、唾液和尿液进行多样本同时检测寨卡病毒核酸。
郑南才刘鹰航梁均和陈茂余郑崇广杨治文薛美华冯绮雯陈阿群
关键词:虫媒病毒核酸检测
广东省江门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与冷链设备现况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各预防接种单位免疫规划人力资源与冷链设备的现况,探讨可能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完善冷链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门市各市(区)、县、乡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人力资源和冷链设备配置开展问卷和实地调查,结果结合有关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共540人,72.96%为女性;77.40%为中专/大专学历;82.22%为初级职称;专职人员占74.07%。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冷链设备容积可满足免疫规划疫苗存储需求,全市大部分冷链设备使用年限均≤5年,冷链设备正常使用率≥85%,普通冰箱整体配备充足。结论全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不完全合理,冷链设备建设和更新不足,各级财政需加大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对疫苗冷链经费的投入,以提高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和保障冷链系统正常运转。
陈阿群叶秀华陈成连何淑冰李昕韵
关键词:免疫规划人力资源冷链设备
寨卡病毒感染者13例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江门市13例寨卡病毒感染者生物样品病毒核酸结果。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16年2—4月江门市报告的寨卡病毒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液、尿液和唾液寨卡病毒核酸。结果 2016年2—4月江门市共确诊10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和发现3例寨卡病毒隐性感染者,均自委内瑞拉输入。13例感染者中,男性6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46岁,中位数是19岁,≤14岁儿童占46.15%(6/13)。寨卡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持续时间,血液最短0 d,最长4 d,中位数0 d;尿液最短2 d,最长32 d,中位数5.5 d;唾液最短0 d,最长10 d,中位数3.5 d;尿液样品比血液样品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长(P<0.01);唾液样品比血液样品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长(P<0.05)。结论寨卡病毒感染者血液、尿液和唾液3种生物样品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不一致。
陈茂余岑小莉刘鹰航陈阿群冯绮雯韦志楠郑南才王立华梁均和杨治文
关键词:流行病学
广州市民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知、信、行电话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民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认知及疫情对市民禽类消费行为的影响,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MitofskyWaksberg二阶段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各区(县)开展电话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个人认知及其家庭禽类消费行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际拨打电话3 624个,有效家庭电话524个,应答331个,应答率为63.17%(331/524)。调查对象以女性、年龄以18~30岁、职业以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主,构成比分别为61.93%(205/331)、26.59%(88/331)和29.91%(99/331)。99.09%(328/331)的调查对象知道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事件,经常关注疫情进展的比例51.52%(169/328),25.98%(86/331)害怕人感染H7N9禽流感。88.52%认为避免与禽类直接接触可以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58.91%认为在市场购买活禽有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调查对象每周至少1次购买禽类产品的比例由疫情发生前的67.98%下降到疫情发生后的36.56%,选购活禽类产品的比例由29.31%下降到11.48%,选购冰鲜禽类产品的比例由35.65%下降到2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疫情发生前后调查对象是否自己抓活禽和是否自己宰杀活禽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广州市居民普遍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事件,有部分人群产生恐慌心理,疫情前后市民在选购、宰杀活禽的行为上没有明显变化,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公众健康宣教,引导市民理性消费禽类产品,养成良好禽类消费行为;加强活禽市场监管,从源头做好防控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工作。
莫想换陈阿群高淑萍康敏钟豪杰
关键词:禽流感知识
主动监测在寨卡病毒病防控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来自于寨卡病毒流行区的入境人员进行追踪和筛查,发现寨卡病毒感染者,对其进行隔离,以期防止寨卡病毒病的本地化流行。方法江门恩平市(县)对2016年2月28日至7月15日来自于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1 141例入境人员进行健康随访,并对725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液、唾液或尿液,采用RT-PCR法检测寨卡病毒核酸,筛查出寨卡病毒感染者。结果通过主动追踪和筛查,从725例中查出8例寨卡病毒病患者和3例隐性感染者,检出阳性率为1.52%。其中男性检测423例,阳性4例;女性检测302例,阳性7例,男女感染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05)。73.33%的感染者通过主动监测被检出,开展该项工作4个月来无本地病例出现。结论对寨卡流行区入境人员进行主动追踪和筛查,是防控寨卡病毒病本土化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
郑南才陈茂余陈清刘鹰航郑崇广杨治文胡静梁均和陈阿群冯绮雯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