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干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体外循环
  • 8篇外循环
  • 5篇心脏
  • 4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心肌保护
  • 3篇心脏移植
  • 3篇原位
  • 3篇原位心脏
  • 3篇原位心脏移植
  • 3篇手术
  • 3篇主动脉
  • 3篇灌注
  • 2篇心肺
  • 2篇心肺转流
  • 2篇心肺转流术
  • 2篇心内直视
  • 2篇直视
  • 2篇直视手术
  • 2篇术后

机构

  • 15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5篇陈干
  • 10篇吴起才
  • 10篇刘季春
  • 9篇喻本桐
  • 8篇万于华
  • 7篇余翠莲
  • 6篇万力
  • 6篇刘升
  • 5篇饶华庚
  • 5篇刘晓明
  • 4篇黄文雄
  • 3篇李志平
  • 3篇高涛
  • 3篇徐建军
  • 3篇王勤
  • 2篇凌华
  • 1篇饶长秀
  • 1篇雷琼琼
  • 1篇徐华
  • 1篇凌翔

传媒

  • 3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江西医药
  • 2篇中国体外循环...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位心脏移植3例(英文)
2009年
2001-08/2003-1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分别为3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原位心脏移植,3例供者均为青年男性脑死亡者,供者与受者体质量差异均小于20%。3例受者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强的松及霉酚酸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心功能恢复至NYHAⅠ~Ⅱ级,围手术期无感染或严重排斥反应发生。提示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合理的抗排斥治疗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刘季春徐建军万于华饶华庚王勤李志平刘升吴起才高涛陈干
关键词:心脏移植免疫抑制心肌保护器官移植
温血逆行灌注对瓣膜置换同期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使用温血逆行灌注技术对瓣膜置换同期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瓣膜置换手术加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温血逆行灌注组)和对照组(常规灌注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冷晶体氧合血顺行灌注,研究组在温晶体氧合血的基础上给于逆行灌注。观察两组术中心脏复苏情况,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10min、术后2h、术后4h和24h,采集动脉血标本,检查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转流前及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0min,两组心肌酶学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而术后2h、4h和24h研究组c Tn T、CK和CK-MB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分别与转流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血逆行灌注对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黄文雄刘季春吴起才喻本桐万力陈干余翠莲
关键词:温血灌注逆行灌注瓣膜替换术心肌保护
应用SORIN C型软质环行三尖瓣环缩成行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左心瓣膜手术或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后远期三尖瓣返流是手术后疗效不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三尖瓣成形方法是 DeVega 法或 Kay 法。但越来越多学者对经典方法的远期疗效产生质疑。本文总结...
刘晓明刘季春万于华喻本桐吴起才刘升万力陈干
关键词: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环
文献传递
原位心脏移植的围术期处理
2006年
目的总结3例原位心脏移植成功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为3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式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术后采用环孢素A、泼尼松及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围术期无感染或严重排异反应发生。结论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顺利康复的关键。
刘季春徐建军万于华饶华庚王勤李志平吴起才刘升刘晓明高涛陈干
关键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医护
体外循环降温期不同氧分压对二尖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降温期不同的氧分压对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7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按体外循环降温末期动脉血氧分压数,分成低氧组、常氧组和高氧组,记录体外循环结束后第1、8、16小时多巴胺用量,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体外循环术后第1小时内,常氧组多巴胺用量明显小于低氧组和高氧组(P<0.05),术后第8小时,常氧组多巴胺用量明显小于低氧组(P<0.05)。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降温期,常氧分压氧合有利于术后早期患者心功能恢复。
陈干喻本桐余翠莲凌华饶长秀
关键词:体外循环氧分压心功能
不同胶体预充液对小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利右安)对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9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7),预充液中用乳酸林格氏液,或加入人血血浆;利右安组(n=11),预充液中加入利右安;万汶组(n=11),预充液中加入万汶。术后1h、3h和停呼吸机前测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术后1h、3h和停呼吸机前各项肺功能指标,利右安组优于对照组,万汶组优于利右安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非蛋白胶体代血浆有助于患儿术后早期肺功能的恢复,而万汶对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更为有益。
陈干万力余翠莲凌华饶华庚万于华
关键词:体外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肺功能
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报告3例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研究经验。方法2001年8月-2003年12月为3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式均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术后采用环孢素A、强的松及骁悉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围术期无感染或严重排异反应发生。结论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善的围术期处理以及合理的抗排异治疗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
刘季春徐建军万于华饶华庚王勤李志平吴起才刘升刘晓明高涛陈干
关键词:心脏移植免疫抑制心肌保护原位心脏移植
单泵双管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单泵双管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主动脉瘤患者25例,行bentall 手术13例,行 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手术3例,行 bentall+次全弓置换6例,行升主动脉置换3例。均经右侧股动脉、右侧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时钳夹股动脉插管,经右侧腋动脉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流量控制在10~15 mL·kg-1·min-1。结果25例患者中,体外循环时间118~376(197.6±4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264(141.7±32.3)min,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时间12~38(23.2±10.3)min。升主动脉开放后,8例心脏自动复跳,17例行电击除颤复跳。25例患者术后4~73 h 内神志清醒。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在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单泵双管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可以提供有效的脑保护。
黄文雄陈干刘季春吴起才喻本桐万力
关键词:主动脉瘤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小儿心内直视术60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小儿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转机时间最长为58 min,最短为29 min,平均转机(36.86±21.14)min。全组无1例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均手术后2~3 h清醒、术后3~10 h撤离呼吸机,全组无脑气栓和传导束损伤发生。患者1 d后拔出引流管可以自由活动,术后住院3~6 d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刘晓明刘季春万于华喻本桐吴起才刘升陈干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儿童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手术不涉及主动脉瓣的患者,采取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持心肌有氧灌注,在并行循环或心室颤动下进行心内手术操作。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7年10月,76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全组男48例,28女例,平均年龄(35.65±1.34)岁,平均体重(40.61±3.72)kg。病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36例,法洛三联征2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组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脑气栓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心脏病治疗,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刘晓明万于华刘季春喻本桐吴起才刘升万力陈干
关键词:心脏病心肺转流术心内直视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