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 作品数:30 被引量:114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分析及氧交换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分析及氧交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NRDS患儿,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6)。对照组予以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氧交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pH水平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FiO2、PaO2/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S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提升其氧交换能力水平,并发症较低。
- 张东峰王媛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
- 伴肿瘤的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1例
- 目的:总结诊断的1例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对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王媛
- 关键词:疾病治疗儿童患者
- 文献传递
- 小儿呼吸道支原体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门诊就诊MP感染后复发呼吸道感染患儿58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P—IgM,分析MP感染复发与年龄、性别、季节、家庭成员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583例患儿中,MP复发总阳性率为45.80%.不同年龄组复发率分别为:婴儿组(3个月-1岁)26.92%,幼儿组(1-3岁)43.03%,学龄前组(3—6岁)53.66%,学龄组(6-14岁)35.44%,四组之间MP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岁是易复发人群。性别方面,男童复发阳性率48.06%,女童43.22%,MP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分布方面,复发率分别为3—5月46.72%,6-8月30.28%.9。11月52.43%,12—2月47.90%,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复发率低于其它三季节。284例患儿及父母MP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患儿MP复发感染与家庭成员感染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复发率高,复发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季节、家庭成员MP感染有关。对怀疑呼吸道MP感染复发的患儿应尽早诊断,合理用药,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 顾雪王媛王莉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复发流行病学小儿
- 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的疗效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观察42例部分性癫患儿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后疗效、不同发作类型的有效率及发作频率的改变。结果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后,患儿月发作频率减少38.1%,简单部分性发作有效率68.4%,部分性发作转为全面性发作有效率66.7%,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效率72.7%,总有效率69.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
- 王媛
- 关键词:拉莫三嗪儿童
- 儿童偏头痛发作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头痛患儿选自2010—05—2012-03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或住院患儿68例,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年龄2.5~8岁,平均6岁;男30例,女38例;病程2个月以内11例,〉2~6个月12例,〉6个月~1a25例,〉1~2a20例;发作频率不等,少则1个月左右发作1次,多则3~5d发作1次;发作部位:全头痛15例,
- 吕楠王媛
- 关键词:儿童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动力学
-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皮质盲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王媛黄琼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合并症皮质盲儿童
- 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6例GBS患儿病例,男14例,女12例。对26例患儿进行Hughes评价量表分级,并对患儿神经症状、住院时间、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脑脊液(CSF)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6例患儿中高血压18例(69%),心动过速20例(77%),同时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17例。高血压和(或)心动过速患儿Hughes分级高于血压正常和(或)心率正常患儿。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患儿住院时间较血压和心率正常患儿明显延长,CSF中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儿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其中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21例,运动性轴索神经病2例,正常1例。24例患儿静脉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3~5d,1例行血浆置换,1例仅接受支持治疗,均取得良好早期疗效。结论 GBS患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速,且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王媛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心动过速
- 影响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9
- 2016年
-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重症病毒性脑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09—2015-09在我院儿科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并首次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1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儿进行定期随访,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良好率为56.2%,预后不良率为43.8%。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有无发热、意识障碍、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CSF白细胞数、CSF蛋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热时间、惊厥及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程度Glasgow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其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2.59、5.62、2.68、4.59、4.97、11.59、9.74。结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 杨志晓陈国洪王媛
- 关键词: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GLASGOWOUTCOME
- 婴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附32例分析)
- 2002年
- 靳秀红王媛李春枝
- 关键词:婴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
- 颅内肉芽肿样改变20例影像学与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王媛
- 关键词:肉芽肿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