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间伐
  • 1篇形质
  • 1篇油松
  • 1篇中龄林
  • 1篇生境
  • 1篇生物量
  • 1篇器官
  • 1篇桦木酸
  • 1篇物量
  • 1篇细根
  • 1篇辽东栎
  • 1篇林木
  • 1篇径级
  • 1篇间伐强度
  • 1篇抚育
  • 1篇抚育间伐
  • 1篇白桦
  • 1篇层次分析
  • 1篇层次分析法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邓磊
  • 3篇张文辉
  • 3篇樊蓉蓉
  • 2篇尤健健
  • 2篇李罡
  • 2篇何婷
  • 1篇余碧云
  • 1篇何婷
  • 1篇于世川
  • 1篇邢忠利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黄龙山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为林木形质评价体系、黄土高原辽东栎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区辽东栎林设置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重度(保留郁闭度0.6)、中度(保留郁闭度0.7)和轻度(保留郁闭度0.8)间伐,同时设置对照样地(郁闭度0.9)。为了保持郁闭度不变,每隔3年进行1次抚育间伐。以生长情况(树高平均生长量、胸径年均生长量、冠径比、健康状况)、干形情况(高径比、尖削度、通直度、分杈情况)和侧枝情况(自然整枝能力、侧枝数、枝粗指数、侧枝平均基径)作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对3种抚育间伐强度(重度、中度、轻度间伐)与对照下辽东栎林木形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形情况对辽东栎林木形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占0.653;生长情况对其影响次之,贡献率占0.285;侧枝情况对其影响较小,贡献率仅占0.062;12个评价指标在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中的权重大小依次为:通直度(0.344 6)>分杈情况(0.227 1)>健康状况(0.190 7)>胸径年均生长量(0.051 3)>高径比(0.046 3)>自然整枝能力(0.037 7)>尖削度(0.035 2)>树高平均生长量(0.031 6)>侧枝平均基径(0.012 6)>冠径比(0.011 4)>枝粗指数(0.008 9)>侧枝数(0.003 0);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中度间伐(92.892)>轻度间伐(83.314)>重度间伐(79.644)>对照(74.376),林木形质得分随间伐强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中度间伐得分最高,林木形质最好。【结论】抚育间伐可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评价指标树高平均生长量、健康状况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高径比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相比,中度、重度间伐对冠径比、侧枝数、侧枝平均基径影响显著,间伐对通直度、分杈情况有显著影响;中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7)对改善辽东栎林木形质的作用最大,轻度间伐(
于世川张文辉尤健健邓磊黄财智邢忠利樊蓉蓉何婷
关键词:抚育间伐层次分析法辽东栎
黄龙山白桦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阐明黄龙山白桦不同生境、不同径级、不同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系统采集了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场阳坡、阴坡、林缘、孤立木4种生境下的白桦不同径级植株的树皮、树枝和树叶样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境、不同径级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桦树皮中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白桦树枝中桦木酸含量在4种生境下均表现为阴坡〉孤立木〉林缘〉阳坡,白桦树叶中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及树枝中桦木醇含量均表现为阴坡〉林缘〉孤立木〉阳坡,总体来看阴坡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都是最高的。(2)在白桦各器官中,桦木醇、桦木酸含量均表现为树皮〉树枝〉树叶。(3)不同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随着胸径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均在第Ⅱ径级即胸径10.1~20cm达到最大。研究认为,阴坡生境有利于白桦各器官积累桦木醇、桦木酸;白桦各器官中桦木醇含量较高,桦木酸含量比较低,而以桦木酸为原料的生物制剂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因此,以桦木醇为原料制取桦木酸是解决桦木酸在天然植物中含量低、提取困难的有效途径;对白桦各器官的采收应注意把握时机,于白桦生长到胸径10.1~20cm时为最佳采收期。
樊蓉蓉张文辉何婷李罡邓磊
关键词:白桦桦木酸器官生境径级
间伐对黄龙山油松中龄林细根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为探究油松细根生长与抚育间伐的关系,以黄龙山林区4种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中度,强度)下的油松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分3层(0—20,20—40,40—60cm)获取细根样品,研究了间伐强度对油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不同间伐强度下细根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随间伐强度的增大,细根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强度间伐下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20—40 cm土层和40—6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土层间均差异显著(P<0.05),且变化规律与生物量基本一致。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强度间伐与其他强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和中度间伐对小径级细根(0—1.0 mm)有显著影响,对较大径级细根(1.0—2.0 mm)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强度间伐对0—2.0mm的细根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7)条件下,油松林地细根总生物量达到最大1022.43 g/m2,此条件下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也达到最大,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资源,最有利于保留木的生长。
尤健健张文辉邓磊余碧云李罡何婷樊蓉蓉
关键词:间伐强度细根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