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娜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公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耳炎影响内耳的分子机理探索被引量:4
- 2016年
- 中耳炎是儿童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常见疾病,病理特点包括中耳(例如咽鼓管、鼓窦、鼓室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及病毒感染[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持续数天[2]。慢性中耳炎会将病变炎症部位延伸至内耳[3]。持续的内耳损伤可以导致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阻碍语言能力的发展及社交障碍[4,5]。有效的控制内耳炎症的后遗症是保护青少年听力的重要环节,
- 王亚娜张良
-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炎症基因表达谱中耳黏膜鼓窦社交障碍
- 认识霉菌性鼻窦炎
- 2019年
- 霉菌性鼻窦炎是发生于鼻腔的霉菌感染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慢性鼻炎和鼻窦肿瘤,最终需要手术及病理确诊。近几年随着鼻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CT检查设备的更新和完善,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逐渐增多,适当的手术治疗可以痊愈。
- 王亚娜
- 关键词:霉菌性鼻窦炎特异性表现鼻窦肿瘤慢性鼻炎病理确诊微创技术
-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风险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并评价与术后再出血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至2013年692名住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其中发生术后出血者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分三类:I:无创止血治疗后即可控制的极少量出血;II:需要局麻下止血的再出血;III:需要全麻下止血的再出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的风险因素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成人和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术式、手术时间、结扎类型、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等。结果 692例患者中有80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中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分别占1.6%和10%。18例患者发生第三类再出血,再次手术的整体风险为2.6%,并且多于手术后5至6天高发,而且男性成年患者中发生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成年患者和男性患者都是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也是第三类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男性患者和成年患者是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也是第三类再出血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 张良王亚娜翟钊周慧芳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出血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