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霞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金湖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肾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药理学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 2篇黄葵胶囊
  • 2篇风湿
  • 1篇蛋白尿
  • 1篇当归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炎症
  • 1篇原性

机构

  • 7篇金湖县人民医...

作者

  • 7篇王云霞
  • 3篇郭玉芹

传媒

  • 3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葵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采用黄葵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葵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SCr(血肌酐)、BUN(血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Cr、BUN分别为(102.12±3.28)μmol/L、(7.15±1.08)mmol/L,均低于对照组(t=20.715、18.553,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463.36±4.28)μg/L、(1.52±0.25)g,均少于对照组(t=12.634、11.856,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采用黄葵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值得推广。
王云霞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黄葵胶囊还原性谷胱甘肽
肾康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择金湖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诊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湿热证)患者70例,简单数字分组法分成常规组(35例)和联合组(35例)。常规组进行肾康注射液治疗,联合组进行肾康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微炎症反应、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不良反应、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下降,其中联合组患者治疗治疗1周、2周、3周、4周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既能提升治疗效果,又能保护肾功能,建议使用。
王云霞
关键词:肾康注射液黄葵胶囊慢性肾功能不全炎症
前列地尔、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与雷公藤多甙片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前列地尔组以及前列地尔和雷公藤的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患者,观察、记录和计算治疗前、治疗6周后、12周后24h各项指标变化、相关不良反应及各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尿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两个药物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雷公藤多甙片联合用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降低患者蛋白尿含量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患者疾病的发展。
王云霞
关键词:前列地尔雷公藤多甙片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风湿性多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时间至2021年4月;收集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试验组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文献,分别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文献资料、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2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790例,试验组906例,对照组8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在总有效率(OR=4.54,95%CI[3.34,6.16],P<0.00001)、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MD=-9.75,95%CI[-12.51,-6.98],P<0.0000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SMD=-1.66,95%CI[-2.28,-1.05],P<0.00001)、风湿性多肌痛活动评分(Rheumatic Polymyalgia Activity Score,PMR-AS)(MD=-6.04,95%CI[-7.63,-4.45],P<0.00001)、血红蛋白(Hemoglobin,Hb)(SMD=5.55,95%CI[2.56,8.54],P=0.0003)、血小板(Platelet,PLT)(SMD=-2.59,95%CI[-3.92,-1.27],P=0.0001)、不良反应(OR=0.41,95%CI[0.29,0.59],P<0.00001)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反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在总有效率、ESR、CRP、PMR-AS、Hb、PLT、不良反应等方面疗效更好,但是由于纳入文献的数量有限、质量低,仍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邹秀娟郭玉芹栾正丽王云霞吴春李宏岩杨加佳丁媛
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加巴喷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采用加巴喷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血液灌流基础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RLS严重程度评分、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RLS评分为(13.22±0.18)分,低于对照组的(18.02±1.08)分(t=27.727,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为(6.02±0.15)分,低于对照组的(9.69±0.58)分(t=38.744,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5.85±2.22)分,高于对照组的(75.12±3.18)分(t=33.806,P<0.05)。结论血液透析伴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在血液灌流基础上采用加巴喷丁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可推广。
王云霞
关键词:血液透析不宁腿综合征加巴喷丁临床疗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肾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临床研究
2025年
在网络药理学的基础上分析补肾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药理学作用机制,并通过临床试验了解补肾通络法治疗补肾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III-IV期的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III-IV期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病人为30例,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如降血糖、降血压等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4周。收集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小时尿蛋白测定、血肌酐水平等治疗前后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获取得到补肾通络方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找到糖尿病肾病相关联的疾病靶点,使用String平台绘制靶点间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e3.6.1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人在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检测出两组病人在Scr水平都较前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补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成分以檞皮素、β-谷甾醇、谷甾醇等为主,关键靶点为蛋白激酶B1(AKT1)、TNF(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IL-6)等为主;关节通路为癌症的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为主。结论 补肾通络法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水平,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补肾通络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
邹秀娟杨加佳郭玉芹王云霞吴春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补肾通络方糖尿病肾病
川芎-当归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川芎-当归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川芎-当归药对的有效成分,然后将筛选得到的有效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找出关联基因;利用Disgenet数据库,以“Rheumatoid arthritis”为检索词,筛选相应的疾病靶点,将筛选得到的药物活性靶点与疾病相应靶点通过Genomics平台进行分析归纳,得到两者之间的共同靶点,并绘制韦恩图。通过STRING平台构建靶点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结果:共筛选出川芎-当归药对有效活性成分9个、作用靶点83个;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相关靶点2723个,得到两者之间的共同靶点27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JUN)、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等关键靶点25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川芎-当归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参与调控类风湿关节炎,从而对其发挥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邹秀娟郭玉芹栾正丽王云霞吴春杨加佳丁媛
关键词:川芎当归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