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青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疗效
  • 2篇地奈德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免疫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多西他赛
  • 1篇胸腺
  • 1篇胸腺肽
  • 1篇胸腺肽Α
  • 1篇胸腺肽Α1
  • 1篇悬液

机构

  • 12篇濮阳市油田总...
  • 1篇焦作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杨国青
  • 8篇于法明
  • 8篇刘传文
  • 7篇姜东亮
  • 5篇赵云
  • 1篇郭天利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7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ICU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5例,根据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7 d组15例和>7 d组20例。患者入院后即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及患者是否意识清楚等;待患者行经口气管插管后,观察是否出现血压下降、消化道出血、发热等并发症。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Alb)、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钾(K+)、血钠(Na+)、血氯(Cl-)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1)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高血压发病率、吸烟史阳性率及插管前使用无创呼吸机、意识清楚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患者脑梗死发病率及插管后消化道出血、发热、血压下降发生率均高于≤7 d组(P<0.05)。(2)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AP、BUN、Cr、K+、Cl-、WBC、RBC、PLT、NEU%、Hb、HCT、pH值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患者心率高于≤7 d组,TP、Alb、pre-Alb、Na+及PaO2低于≤7 d组(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出现机械通气并发症、营养状况差、电解质水平及呼吸功能降低等均能延长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因此在行有创机械通气前应加强检测各类指标,以指导临床工作,改善患者预后。
杨国青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影响因素
胸腺肽α1免疫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免疫治疗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92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化诊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免疫治疗。比较两组肺部感染控制起效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取胸腺肽α1免疫治疗可更快控制病情,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刘传文杨国青高阳辉
关键词:重症肺炎胸腺肽Α1炎症因子
^(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同时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IK细胞及相关免疫调节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54.72%、64.15%、75.47%。术后1例患者出现粒子脱靶和迁移,1例患者出现气胸,2例患者出现咯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肺损伤,本组治疗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外周血TNF-α、IL-2、IL-4、IL-6、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可以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赵云于法明姜东亮杨国青郭天利
关键词:^125I粒子植入吉非替尼NK细胞CIK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时机的选取对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时机的选取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将发病14d内确诊并获取急救的34例患者为实验组,发病14d后获取救治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91.18%)高于对照组(58.82%),且PaO2[(86.4±15.4)mmHg]较对照组[(76.7±14.5)mmHg]明显增高,关键终点事件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发病14d内进行及时救治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杨国青于法明姜东亮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
两种治疗方案对特发间质性肺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取甲泼尼龙+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泼尼龙治疗。治疗9个月后观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 O2)、肺活量(VC)、症状改善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 O2、VC分别为(63.05±12.36)mm Hg、(3.33±1.28)L,与对照组[(57.54±11.23)mm Hg、(2.58±1.14)L]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气喘、肺部啰音评分分别为(1.23±0.25)分、(1.17±0.34)分、(1.25±0.47)分,与对照组[(1.76±0.44)分、(1.56±0.22)分、(1.73±0.53)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13%,与对照组(63.0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给予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体征,其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比较可靠。
杨国青于法明刘传文
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免疫抑制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联合方案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对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痰标本采集及真菌鉴定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痰清热+氟康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84例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68例,占80.95%,克柔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各4例,占4.76%,葡萄假丝酵母菌5例,占5.95%,其他3例,占3.57%,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类型最为常见。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78.57%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临床应加强对易感因素的控制,及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改善病情。
杨国青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真菌感染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7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随时记录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O.01),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8%)(χ2=4.18,P〈o.05),发热、咳嗽、肺部罗音l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O.05或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为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o.22,P〉O.05)。结论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能显著降低下呼吸道患者血清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水平,但莫西沙星缓解临床症状快,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较左氧氟沙星更具有优势。
刘传文杨国青于法明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
无创呼吸机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改善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胸闷、咳嗽、喘息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P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6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咳嗽、喘息、胸闷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FEV1、FEV1/P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可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肺功能。
于法明姜东亮赵云刘传文杨国青
关键词:重症支气管哮喘布地奈德混悬液无创呼吸机
DP化疗方案联合康艾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控制效果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顺铂(DP)化疗方案联合康艾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D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康艾注射液+DP化疗方案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7.50%,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化疗方案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于法明姜东亮赵云刘传文杨国青
关键词:多西他赛顺铂非小细胞肺癌
微小RNA-324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及ETS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324(miR-324)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E26转录因子1(ETS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比较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和NSCLC细胞H322中miR-324水平的差异,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法将miR-324抑制物或模拟物分别转染至H322细胞(抑制组和过表达组),以仅转染脂质体的细胞为空转染组;QPCR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的miR-324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72 h的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的ETS1表达情况。结果 QPCR检测结果显示H322细胞的miR-324水平为0.172±0.023,低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1.106±0.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转染组、抑制组和过表达组的miR-324水平分别为1.069±0.082、0.287±0.034和7.114±0.726,与空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的miR-324水平升高而抑制组的miR-324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的增殖率降低而抑制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迁移实验中空转染组、抑制组和过表达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72.3±35.6)个、(692.1±50.6)个和(341.7±37.5)个,侵袭实验中空转染组、抑制组和过表达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92.1±40.5)个、(521.6±57.6)个和(228.3±31.6)个,与空转染组相比,抑制组的穿膜细胞数升高而过表达组的穿膜细胞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抑制组和过表达组的ETS1蛋白水平为0.56±0.13、0.87±0.23和0.26±0.09,与空转染组相比,抑制组的ETS1水平升高而过表达组的ETS1水平降低(P<0.05)。结论 miR-324在NSCLC细胞中的表达下调并可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发挥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通过靶向转录因子ETS1表达来发挥作用。
于法明姜东亮赵云刘传文杨国青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