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组(研究组,40例),一组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x^2=14.4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6/40)(x^2=11.14,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8.6±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9±1.7)分(t=3.306,P<0.05),抗菌药物应用时间(5.8±1.3)d显著短于对照组(11.2±1.8)d(t=3.365,P<0.05),住院时间(5.7±1.1)d显著短于对照组(16.1±2.4)d(t=4.541,P<0.05),愈合时间(5.2±1.6)d显著短于对照组(24.6±4.1)d(t=6.965,P<0.05).结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疗效较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显著.
- 付吉东李敏张磊国丽李金荣
- 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行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收集标本,开展药敏试验。结果200例患者中出现18例术后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9.00%。20例术后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培养出3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68.75%,革兰阴性菌占比31.25%。创面污染严重、手术时间超过1 h、住院时间超过7 h、未使用抗菌药物是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艾埃希菌为手部创面皮瓣修复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创面污染严重、手术时间过长、未应用抗菌药物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
- 付吉东张磊李敏国丽李金荣
- 关键词:切口感染病原菌
- 研究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中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研究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定该院于2017年7月—2019年5月收诊的54例手外伤患者,等距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传统康复联合作业治疗,27例)与对照组(传统康复,27例)2组,比较2组手外伤患者的总满意率、手指TAM优良率、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手外伤患者的手指TAM优良率(92.5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外伤患者的Barthel指数(86.82±7.82)分、Fugl-Meyer评分(59.22±5.7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外伤患者的总满意率(96.3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康复联合作业疗法可提高手外伤患者的手指屈伸活动度,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值得使用推广。
- 付吉东李敏王立波张磊
- 关键词:康复手外伤临床疗效
- 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8例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股前外侧皮瓣瘢痕修复术,观察组给予腹股沟皮瓣瘢痕修复术,比较两组皮瓣情况(皮瓣存活率、皮瓣感染率、皮瓣断蒂时间)。结果观察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皮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皮瓣断蒂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修复治疗在手以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李敏
- 关键词:皮瓣修复治疗
- 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与指背筋膜皮瓣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对比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与指背筋膜皮瓣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优越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治疗组(研究组)、指背筋膜皮瓣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手指软组织缺损处外观、运动功能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综合评分分级,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2%,对照组优良率68%,两组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指背筋膜皮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立波初海坤孙智颖徐衍斌国丽李敏
-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损伤
- 手部创伤运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及对手功能恢复情况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索手部创伤运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及对手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方法方便选择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100例手部创伤患者为试验对象,收治时间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采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50例)。结果观察组对外观美感满意度(96.00%)、外观色泽接近正常(98.00%)、皮瓣肿胀(2.00%)、感染(2.00%)、优良率(96.00%)、治疗后Barthel评分(92.16±3.57)分、上肢部分功能评分(10.28±1.35)分均优于对照组(χ^2=14.526、18.965、20.132、22.746、16.930;t=17.845、8.415,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用于手部创伤患者中效果显著。
- 付吉东张磊李敏李金荣国丽
- 关键词:手部创伤皮瓣修复手功能
- 自体皮移植联合VSD技术修复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创面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自体皮移植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9例、31例,对照组给予自体皮移植治疗,观察组实施自体皮移植联合VSD技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植皮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观察组植皮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MMP-2、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3例,坏疽2例,再次手术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皮移植联合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创面,能提高植皮存活率,加快溃疡愈合,降低MMP-2、MMP-9表达水平,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 张磊李敏王立波
- 关键词:糖尿病足难治性溃疡自体皮移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165对皮瓣存活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165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对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l65基因(Ad-VEGFl65)感染原代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和大鼠背部随意皮瓣组织,分别从体外和体内实验两方面研究Ad-VEGF165感染对靶细胞或/和组织生物学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m印迹分析法(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VEGFl65基因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观察其增强皮瓣存活的潜力。结果Ad-VEGF165转染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VEGF165含量较对照组和腺病毒空载体感染组均明显升高(P〈0.05);Ad-VEGF165组、腺病毒空载体组和对照组比较,皮瓣组织中的VEGF165表达差异显著(P〈0.05),血管生长更旺盛。结论Ad-VEGF165感染皮瓣组织后,能显著增加VEGF165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血管生成,为进一步开展VEGF165基因提高皮瓣移植成活率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王立波初海坤孙智颖徐衍斌周丽李敏
- 关键词:外科皮瓣腺病毒
- 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烧伤的临床观察
- 目的:比较复方桐叶烧伤油与凡士林纱布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采取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与凡士林纱布覆盖治疗烧伤创面进行比较.选烧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69岁,烧伤面积3%-26%.随机分为试验...
- 付吉东李伟刘永利韩冬李敏王立波毛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