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涛
- 作品数:8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周姜氏:天使还是魔鬼?——《活动变人形》中姜静珍形象新论被引量:1
- 2015年
- 周姜氏是王蒙《活动变人形》中的一个悲剧女性,通常对她的关注都是站在倪吾诚的角度把她视为一个深受封建伦理压迫的变态形象,实际上这种简单结论与文本多处细节不符,周姜氏的悲剧并非一个封建伦理悲剧,而是一个抱有古典式爱情理想的痴情女子的悲剧,她的"守志"从根本上是出于对爱情的坚守,而她的变态既与她的爱情观有关,也受时代环境影响,在事实上表达了一种命运悲剧观。
- 张波涛温奉桥
- 关键词:《活动变人形》封建伦理
- 涌动的“青潮”——青岛小说创作述评(2021—2023)
- 2024年
- 近年来,青岛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皆迎来了一个丰收期、拓展期,特别是涌现出了以《雪山大地》《观相山》为代表的多部重量级作品。青岛近年小说创作以其开阔的时空视野构建出了以“青岛”为重心的立体文学时空矩阵,在多元的人物画廊中初步突出了“青岛人”的核心形象,关注处于存在困境之中的“斗争”与“突围”,并体现出一种以现实主义为中心、富有“青岛味”的美学风格。
- 温奉桥张波涛
- 关键词:小说
- 创伤世界的救赎幻象——于潇湉创作论
- 2024年
- 于潇湉的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型,在转型中,她从“儿童之外”进入了“儿童之内”,但又跳出了单一儿童视角的某种局限,从而使其创作更具普遍的文学价值。同时,她在“残缺处境”中启动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并通过“疼痛美学”使之与“自身”真正遭遇,回答关于生命意义的拷问,完成了一场对人生的存在主义式精神分析。而这些创作特征则又揭示了她的创作动因:在交出主体清醒的前提下,以文学“幻象”完成对自身“创伤”的象征性救赎。
- 温奉桥张波涛
- 语言·情感·存在--论李林芳《听螺记》
- 2023年
- 《听螺记》是李林芳重要节点性作品。作品中,她通过充满张力的象征结构,隐喻了在“故乡”与“异乡”“出走”与“还乡”之间挣扎带有普遍意义的情感结构,进而探索一种融合中国古典田园出世传统和西方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生存逻辑,实现了对二元对立的超越,整体性展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命境遇。
- 温奉桥张波涛
- 关键词:情感结构生存逻辑
- 女性杂像与男性焦虑——《孽海花》对中国现代性别秩序的想象被引量:1
- 2023年
- 在一定意义上,《孽海花》可被视为一部反映晚清性别关系变动的文本。它塑造了傅彩云、夏雅丽等一组女性“杂像”,展示了女性在大变局时代寻求自我解放、走向现代的“主流革命”与“边缘革命”两条路径,而拉康的女性观为理解这两种路径的逻辑差异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在描述两种途径的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揭示出了女性叙事背后的男性意识形态焦虑,反映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晚清男性精英在想象中国现代性别秩序时所遭遇的性社会学困局。
- 张波涛温奉桥
- 关键词:《孽海花》性别关系中国式现代化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红楼笔法”
- 2016年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曾多次改动题目,从语言学角度入手分析这一现象可以看出作者的叙事倾向于揭示强势环境下理想主义者的生存处境,而这与王蒙对《红楼梦》的解读形成一种巧妙的呼应,而且这种呼应还体现为两部小说内部权力格局的高度相似性上。由此可以看出,"荣国府来了个林妹妹"正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一样讲的是一个理想主义反抗环境强势异化的故事,使这两部作品在某种层面上产生了一定的对比价值。
- 张波涛
- 关键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红楼梦》
- 《这边风景》对“左”的处理及其多重旨趣
- 2016年
- 《这边风景》中对"左"倾错误的批判主要是通过几个人物的塑造对比以及作者的大量"现身说法"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王蒙实际上是写了两种"左",在对"左"进行预处理和将两种"左"分别与非"左"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左"的质疑与否定。而在对"左"的否定之中,还可以看到《这边风景》的矛头不仅指向了"左"的政治危害,还包含了道德、情感与民族性的考虑。
- 张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