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芬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斜直井示功图预测的有限元法被引量:3
- 1996年
- 借助有限元法建立了斜直井抽油杆系统的动力方程,该模型既适于单级杆柱,也适于多级杆柱。该模型经修改后还可用于任意斜井的抽油杆分析。通过求解该方程,可计算各节点不同时刻的位移,计算出载荷,绘出各节点功图。文中介绍了求解该方程的一些特殊处理,可节省微机内存,适于微机上运算。
- 张继芬宋洪才王卫东
- 关键词:定向井示功图动力学抽油杆
- 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探讨被引量:8
- 1997年
- 利用SimbestⅡ软件,对头台油田M505注水开发试验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双重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历史拟合的有效手段,对动、静态数据流的参数确定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 张继芬王江黄咏梅黄咏梅
- 关键词:数值模拟双重介质油藏油田油藏
- (拟)稳定流斜直井产能预测方法被引量:21
- 1995年
- 本文对斜直井产能预测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拟)稳定流下斜直升产能预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与前苏联斜直井产能公式相比较,计算结果一致。
- 张继芬王再山高文君
- 关键词:斜直井采油井数学模型预测法稳定流
- 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储层地质模型——以辽河断陷锦91块于楼油层为例被引量:7
- 1998年
- 应用辽河断陷盆地锦91块于楼油层的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采用过程沉积学方法,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主体水道、近端砂坝、远端砂坝、砂坝间及前缘重力流沉积等5种沉积微相。主体水道以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呈正粒序。近端砂坝以含砾砂岩、砂岩为主,与远端砂坝一起构成反粒序。远端砂坝为砂岩、泥岩互层,整体向上变粗。砂坝间沉积以泥岩为主,可夹薄砂层。重力流沉积的典型特征为粗粒砂,砾质沉积物夹在厚层泥质沉积物中。在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反映储层空间配置关系的地质模型。
- 张继芬田芳吴宫
- 关键词:储层地质模型断陷盆地油层
- 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变分有限元方法被引量:12
- 1996年
- 给出两维两相不稳定渗流的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的能量泛函数及变分式。采用八结点二次等参数单元进行了区域剖分;确定单元基函数;建立单元特征式;计算系数A_(ij)^(e),f_I^(e)并进行数值积分;对总体合成主矩阵的变分又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并预测了现场某一反九点法注水系统1/4的单元角井、边井见水时间及其累计产油量,结果表明:最长见水时间误差不超过0.3a。
- 宋洪才张继芬王江
- 关键词:数值模拟饱和度油藏
- 变分有限元数值模拟理论分析被引量:6
- 1996年
- 用变分有限元方法对描述地下流体渗流的偏微分方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能量泛函数极值的问题,证明了原微分方程的解和能量泛函数极值的等价性以及变分有限元方法与伽略金有限元方法的等价性,为其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宋洪才张继芬王江
- 关键词:数值模拟数学模型油藏
- 调剖剂在新木油田油层中的吸附规律被引量:8
- 2003年
- 为了研究聚合物调剖剂在新木油田油层岩石中吸附成胶规律 ,在室内测定了 2种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的静态和动态吸附量 ,分析了调剖剂质量浓度、pH值和配制水的矿化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2种调剖剂在岩石中的吸附量随调剖剂质量浓度、pH值和配制水的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加 ;在相同条件下动态吸附量要低于静态吸附量 ;岩石表面的吸附使成胶时间延长 ,凝胶强度变弱 ;
- 张继芬赵群赵明国
- 关键词:调剖剂吸附量成胶时间
- 高含水井关井时机及动态预测
- 1998年
- 通过注采平衡关系以及投入和产出的平衡关系,推导出注水开发油田油井在高含水期的经济含水极限计算公式,并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平面径向流的水驱油推进方程式,研究综合含水率在关井前后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评价关井的效果。通过现场实际生产数据计算,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张继芬王立军贺凤云孙岩
- 关键词: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开发
- 斜直井有杆泵抽油系统井下工况诊断技术被引量:13
- 1995年
- 本文根据动力学原理,考虑井眼轨道、抽油杆柱构成、抽油杆与油管的滑动磨擦力及油液的内摩擦力,采用微元矢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定向水平井抽油杆柱纵向振动的微分方程,给出了井下动态参数诊断的定解条件。建立了该模型的差分解,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并在大庆油田采油五厂得到了较成功的应用。
- 李子丰张继芬李敬媛丁建国鞠占文
- 关键词:有杆泵井下诊断采油系统采油泵
-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确定方法被引量:5
- 1995年
- 研究了大量的底水油藏开发资料,发现底水油藏中存在的隔板对该油藏的开发有很大的影响。隔板存在时,临界产量发生了变化,Dupuit临界产量公式已无法应用于生产实际。对底水油藏的隔饭进行了分类。按在油藏中所在位置可分为:油藏内部隔板,油藏外部隔饭、油水界面上隔板和油水界面下隔板;按形成机制可分为:岩性隔扳、物性隔饭和流体隔板。提出了全隔板模式和半隔板模式.给出全隔板模式下的单井临界产量计算公式相计算图板.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从而解决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长期生产而不见水的问题。提出的方法能指导底水油藏油井合理工作制度的建立,研究油藏隔板形态及其作用,并能用来指导人工隔板的设置问题。
- 宋洪才李传亮张继芬
- 关键词:底水油藏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