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娜

作品数:18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气象
  • 3篇气候
  • 3篇降水
  • 3篇观测数据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雷达
  • 2篇多普勒天气
  • 2篇多普勒天气雷...
  • 2篇数据集
  • 2篇天气雷达
  • 2篇气象辐射
  • 2篇气象信息
  • 2篇强降水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雷达
  • 2篇雷达特征
  • 2篇降水量
  • 1篇地面气象
  • 1篇地面气象要素

机构

  • 18篇国家气象信息...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气象防灾...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宁夏气象局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8篇刘娜
  • 6篇任芝花
  • 5篇熊安元
  • 4篇刘雨佳
  • 3篇余予
  • 3篇张强
  • 2篇张志富
  • 2篇冯爱霞
  • 2篇刘一鸣
  • 2篇赵煜飞
  • 1篇孙英锐
  • 1篇何文春
  • 1篇李宁
  • 1篇杨晓光
  • 1篇郑景云
  • 1篇马宁
  • 1篇姜大膀
  • 1篇陈海山
  • 1篇高清竹
  • 1篇俞淼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信息系统工程
  • 1篇气象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赴德国执行中德双边交流合作任务总结
2018年
1概况 2018年3月19—24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刘一鸣和刘娜及北京市气象信息中心赵文芳和陈婧赴德国气象局访问,执行中国气象局与德国气象局双边合作项目。
刘一鸣刘娜赵文芳陈婧
关键词:气象信息中心
直接辐射表与日照计观测日照时数的差异评估被引量:23
2015年
随着自动化气象资料业务的发展,直接辐射表自动跟踪太阳位置观测日照时数逐渐在业务中使用,那么直接辐射表与传统日照计观测资料的差异如何,需要对两种资料定量评估。文章选取我国15个气象辐射一级站的直接辐射表与日照计平行观测日照时数资料,探讨了两种观测日照时数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差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直接辐射表比日照计观测记录平均偏低0.51 h·d^(-1)(8.30%),两种资料差异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区域变异,在夏季和春季较大,冬季最小,在西北及海南地区较大,东北、黄淮地区及四川盆地最小;(2)日出时段直接辐射表较日照计观测记录低0~0.3 h·h^(-1),日落时段直接辐射表较日照计观测记录高0~0.3 h·h^(-1),其他时段直接辐射表与日照计观测差值在±0.2 h·h^(-1);(3)受观测仪器和天气条件影响,在晴空、多云和阴天条件下,直接辐射表较日照计观测记录分别平均偏低0.17 h·d^(-1)(1.88%)、0.64 h·d^(-1)(9.08%)和0.62 h·d^(-1)(26.73%);(4)两种观测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在0.88以上。
刘娜任芝花余予
关键词:日照计日照时数
强对流天气人工智能应用训练基础数据集构建被引量:17
2021年
基于业务观测、历史灾情及互联网媒体等多源数据整编形成强对流天气人工智能应用训练基础数据集(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DataSet for AI application,SCWDS)。SCWDS包括2012—2019年中国大陆区域的雷暴、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及龙卷5种强对流天气,共184865个个例(站次),9256405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强对流天气过程标注及对应时空窗口范围内的地面观测数据、探空数据、闪电定位数据、雷达基数据、卫星多通道数据和再分析产品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主要出现在6—8月,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4—5月,龙卷主要出现在6—8月和4月。短时强降水发生时间呈03:00—04:00(北京时,下同)和15:00—16:00时段双峰分布,雷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主要发生在13:00—19:00时段。雷暴主要出现在华南、江南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华北北部及江南沿海,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西南、华南、江南及黄淮江淮地区,冰雹主要出现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华北北部。SCWDS作为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基础数据,为强对流天气智能识别和预报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刘娜熊安元张强刘雨佳战云健刘一鸣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人工智能
气象观测资料汇交元数据
本文件规定了气象观测资料汇交元数据的描述、内容与结构以及扩展的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气象行业、社会气象观测组织、科技项目等多种来源的气象观测资料的汇交。
刘娜张志强张强陈杰孙英锐王丽霞刘雨佳张德龙孙志于
中国区域3种数值模式的地面气象要素预报初步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ECMWF和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预报产品是国内目前主要的应用服务产品。为了了解ECMWF和GRAPES预报产品的性能,使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可选择性地应用上述预报产品,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2421个国家级自动站和8155个地面天气站(骨干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和11月、2018年1月和4月的ECMWF确定性预报模式(C1D)和我国研发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GRAPES_MESO、全球数值预报模式GRAPES_GFS的气温、地表温度、湿度、风速预报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各观测要素实况相比,3个模式均存在系统误差。地表温度预报易低估、风速预报易高估;3个模式预报能力普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季节差异和昼夜变化。青藏地区3个模式预报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地区。3个模式气温、风速的预报能力春季最差,湿度预报能力夏季最优,地表温度白天的预报能力秋冬季低于春夏季。GRAPES_MESO模式气温、风速的预报能力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在分析的所有气象要素中,3个模式均为湿度的预报准确率最低,GRAPES_MESO模式的地表温度预报准确率最高,GRAPES_GFS模式和C1D模式风速预报准确率最高。
岳艳霞任芝花刘娜石岩
关键词:地面气象要素
基于双分支双阶段深度模型的单站多普勒天气雷达强降水估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基于双分支双阶段深度模型的单站多普勒天气雷达强降水估算方法,包括搭建双分支双阶段深度模型BBDM框架,BBDM框架具有双分支网络结构;对单站多普勒雷达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在训练BBDM过程中采用双分支训练策略;...
熊安元苏菲刘娜花文军刘雨佳王子轩辛永健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科学数据集成和共享被引量:6
2021年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产品进行了整合集成,获得了高原区域长年代、多要素的地气系统综合气象数据,研发了综合气象数据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科学数据的观测及数据情况,包括中国气象局长期业务观测数据、历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数据、中国科学院部分野外台站长期观测试验数据和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数据成果,描述了多种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技术和成果,设计并发布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多源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熊安元冯爱霞高梅高峰张志强何文春马伟强孙方林张文华刘娜赵煜飞刘媛媛陈东辉杨和平杨笛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共享平台
中国对流性天气现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其年、季节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2 474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4-2015年观测的对流性天气现象(包括雷暴、闪电、冰雹、大风)数据,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并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流性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趋势。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雷暴、闪电、冰雹、大风发生频率分别为11.0%、6.8%、0.33%和3.8%,且季节变化明显。我国雷暴、闪电日数自北向南基本呈逐渐增多的格局。在内蒙古地区、青藏高原、沿海地区等三个平均风速较大的地区,发生大风天气现象的日数也相应较多。对流性天气现象年发生日数呈下降趋势。分别有68.3%、67.5%、0.8%、41.6%台站雷暴、闪电、冰雹、大风日数年变化存在显著减少趋势。
赵煜飞刘娜
关键词:气候趋势
青藏高原多源气象辐射数据整合与评估被引量:5
2023年
基于中国气象局气象业务观测站、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站及中国科学院野外试验站多源辐射观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和拼接整合,形成1993年以来青藏高原多源气象辐射基本要素逐小时曝辐量整合数据集(Integrated of Multi-source Radiation Data over Qinghai-Tibet Plateau,IRDQTP)。各辐射要素实有率均超过99.4%,光合有效辐射正确率低于76%,其他辐射要素正确率超过96.7%。相同或相近观测站址的大气科学或野外试验站(试验站)与气象业务观测站(业务站)向下短波辐射R>0.88,阿里相同站址两种来源数据对比Mbias(RMSE)为-0.006(0.141)MJ·m^(-2)·h^(-1),99.8%的偏差分布在±1.0 MJ·m^(-2)·h^(-1),那曲相近站址两种来源数据对比Mbias(RMSE)为-0.028(0.615)MJ·m^(-2)·h^(-1),84.6%的偏差分布在±1.0 MJ·m^(-2)·h^(-1)。试验站和业务站数据差异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秋冬季节较小,夏季较大,日出时段(日落时段)随着向下短波辐射强度快速升高(快速降低),差异逐渐变大,当向下短波辐射变化率达到最大时,差异也达到最大。向下短波辐射和净全辐射分布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春秋季节向下短波辐射、净全辐射均在12:00(地方时,下同)达到最大,夏季和冬季在13:00达到最大。受气候条件和地形因素影响,向下短波辐射和净全辐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向下短波辐射自西向东呈现逐渐减少的分布形态,净全辐射自西向东呈现“低-高-低”的分布形态。
刘娜熊安元张强冯爱霞
关键词:青藏高原
全国降水天气现象平行观测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采用2017-08—2018-08全国2363个气象站降水现象平行观测对比观测数据,分别从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对雨、雪、毛毛雨、冰雹、雨夹雪5种降水现象自动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雨、雪、毛毛雨现象的过程捕获率最高,分别为66.9%、69.2%、50.1%,冰雹的小时捕获率最高,为51.8%,雨夹雪的各捕获率指标均较低。(2)毛毛雨的漏报率最高为65.9%,雪的漏报率次之为35.6%,冰雹的漏报率最低为16.2%;毛毛雨、雨的错报率较低,雨夹雪和冰雹的错报率较高,毛毛雨、冰雹错报为雨的比例较高,雨错报成毛毛雨的比例较高,雪错报成毛毛雨和雨的比例较高,而雨夹雪则常常是毛毛雨、雨、雪交替出现;毛毛雨和冰雹的空报站点较多。(3)降水现象仪对降水现象的识别可达到分钟级,但与人工观测降水现象相比,存在漏报、错报和空报情况,需要在气象站数据采集端进行质量控制,不断优化降水现象识别算法,并结合其他天气要素进行降水现象综合判识,以提高仪器对降水天气现象的捕获率,降低漏报率、错报率和空报率。
马宁任芝花王妍刘娜曹宁
关键词:降水现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