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珊珊

作品数:35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蛋白
  • 14篇亨廷顿蛋白
  • 12篇细胞
  • 11篇毒性
  • 10篇细胞毒
  • 10篇细胞毒性
  • 6篇亨廷顿病
  • 5篇代谢
  • 5篇蛋白酶
  • 5篇蛋白酶体
  • 5篇蛋白水平
  • 5篇受体
  • 5篇热休克
  • 5篇热休克蛋白
  • 5篇癫痫
  • 5篇脑出血
  • 5篇谷氨酸
  • 5篇氨酸
  • 5篇出血
  • 4篇代谢型谷氨酸

机构

  • 3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美国Emor...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武汉市中西医...
  • 1篇泰康同济(武...

作者

  • 35篇黄珊珊
  • 16篇朱遂强
  • 15篇张亦农
  • 13篇李和
  • 11篇汪薇曦
  • 8篇贺军
  • 8篇章宏峰
  • 5篇叶翠芳
  • 2篇李萍
  • 2篇连立飞
  • 2篇李和
  • 1篇王义辉
  • 1篇李杜娟
  • 1篇李杜娟
  • 1篇董新敏
  • 1篇汪明欢
  • 1篇梁奇明
  • 1篇利国
  • 1篇许晓源
  • 1篇张丹

传媒

  • 5篇神经损伤与功...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湖北省神经科...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2007年中...
  • 2篇2007中国...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5
  • 13篇2007
  • 2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脑淀粉样血管病潜在治疗靶点
2024年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angiopathy,CAA)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脑小血管病,主要特征为淀粉样物质在脑血管壁的沉积。近期研究认为,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功能障碍可能推动CAA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将主要围绕CAA中NVU的直接与间接损害及NVU功能障碍相关的临床表现、影像标志物等方面论述CAA与NVU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并探讨通过保护NVU的功能以减缓CAA的发生和进展的可能性。
叶嘉禾叶晓东李贤贤黄珊珊朱遂强
关键词:脑淀粉样血管病神经血管单元淀粉样物质沉积
肠道菌群影响脑淀粉样血管病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潜在机制探讨
2024年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β(Aβ)进行性沉积于皮质、皮质下及软脑膜小动脉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脑小血管病,在老龄化人群中多见,常以反复脑叶出血、认知障碍为特征性临床表现。近年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相关产物已被报道可通过神经炎症、破坏血-脑屏障等多种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过程。而肠道菌群在CAA中的潜在机制目前并不明晰。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诱发颅内Aβ产生和聚集、血-脑屏障渗漏、Aβ转运受体失衡引起血管壁改变,并伴随神经炎症机制,可能一定程度推动了CAA的发生和发展。作者对肠道菌群影响CAA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AA潜在临床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张丹叶晓东黄珊珊朱遂强
关键词:脑淀粉样血管病肠道菌群
热休克蛋白水平与突变亨廷顿蛋白聚积和毒性的关系研究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分子伴侣的一大家族,是一类能帮助新合成的多肽链正确折叠或纠正错误折叠而维持蛋白质正确构象的蛋白质。亨廷顿病 (Huntington's disease,HD)是...
叶翠芳黄珊珊章宏峰汪薇曦张亦农李和
关键词:亨廷顿蛋白热休克蛋白细胞毒性
文献传递
伴卵圆孔未闭的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PFO)的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1月-201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PFO的患者,筛选出122例存在隐源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头颈血管影像学检查表现将其分为主动脉弓斑块(Aortic arch atheroma,AAA)合并PFO组、轻度动脉硬化(Mild atherosclerosis,MSA)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比较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与AAA合并PFO组及MSA合并PFO比较,单纯PFO组患者年龄更小,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既往脑卒中病史比例更低,反常性风险栓塞评分量表(Risk of paradoxical embolism,RoPE)数值更高(P<0.05)。影像学上AAA合并PFO组患者与MAS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比较,其梗死灶数量更多,小病灶及累及两根以上血管和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的比例更高,而MAS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中梗死灶数量更少,大病灶及累及单根血管的比例更高(P<0.05);单纯PFO组病灶分布于后循环的比例高于AAA合并PFO组(χ~2=4.854,P=0.028);MAS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中梗死灶数量、大小、累及的血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O引起的反常栓塞及主动脉斑块脱落栓塞可能是引起CS的重要病因,CS患者的梗死灶影像学特点能作为寻找隐源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线索。
简鹿豹黄珊珊王芙蓉朱遂强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弥散加权成像
多聚谷氨酰胺数量依赖的神经系统外病理损害
目的探讨多聚聚谷氨酰胺疾病由不同CAG数量介导的青少年型患者的病理表型的及可能机制。方法本实验运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SCA17)型knock in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行动物行为学及组织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
黄珊珊张旻李晓江
关键词:多聚谷氨酰胺神经系统病理损害
文献传递
Pax-8在腹膜恶性间皮瘤及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中异常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021年
目的观察配对盒基因8抗原(paired box gene 8,Pax-8)在腹膜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mesothelioma,MPM)、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oma,WDPM)中的表达,探讨Pax-8在MPM、WDPM与卵巢浆液性肿瘤(ovarian serous tumors,OST)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PM病例32例,WDPM 12例,良性多囊性间皮瘤6,腺瘤样瘤15例,反应性间皮1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病变中Pax-8的表达,并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5例MPM(15.6%,5/32)表达Pax-8,3例弥漫性中-强阳性,2例局灶性弱-中度阳性;7例WDPM(58.3%,7/12)表达Pax-8,5例弥漫性中-强阳性,2例局灶性弱-中度阳性;1例良性多囊性间皮瘤(16.7%,1/6)Pax-8表达呈局灶性弱-中度阳性;15例腺瘤样瘤均不表达Pax-8;6例反应性间皮(50%,6/12)表达Pax-8,3例弥漫性中-强阳性,3例局灶性弱-中度阳性。结论Pax-8对MPM、WDPM与OST鉴别诊断的价值有限,尤其对于WDPM与交界性或低级别浆液性肿瘤的鉴别不可靠,需要多个标记联合使用,以降低误诊的风险。
李杜娟康红董新敏黄珊珊连立飞
关键词:恶性间皮瘤腹膜免疫组织化学
癫痫患者精神共患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1年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时武汉市及其周边城市癫痫患者的心理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23日至3月5日对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20日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癫痫中心的570例癫痫患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人口学特征、癫痫发作情况),评估量表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7、患者健康问卷-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癫痫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癫痫发作情况、COVID-19疫情的感知威胁与精神共患病(抑郁、焦虑和失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应答率63.51%,362/570),分别有34例(9.4%)、47例(13.0%)、71例(19.6%)癫痫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和失眠。疫情前癫痫发作频率≥2次/月(OR=3.395,95%CI 1.561~7.384,P=0.002)、疫情期间主观生活质量差(OR=10.753,95%CI 1.938~59.654,P=0.024)、中等及以上担心疫情对癫痫造成影响(OR=3.077,95%CI 1.382~6.853,P=0.006)的患者更易焦虑;疫情期间主观生活质量差(OR=6.188,95%CI 1.317~29.079,P=0.021)的患者更易抑郁;有子女(OR=3.090,95%CI 1.759~5.431,P<0.001)、有COVID-19相关症状(OR=3.609,95%CI 1.674~7.778,P=0.001)、疫情前癫痫发作频率≥2次/月(OR=1.907,95%CI 1.017~3.575,P=0.044)和中等及以上程度担心癫痫再次发作(OR=2.555,95%CI 1.370~4.764,P=0.003)的患者更易失眠。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癫痫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和失眠。主观生活质量差、疫情前癫痫发作频率高、过度担心疫情对癫痫造成影响和过度担心癫痫发作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失眠。
吴春梅贾宇超朱舟利国李萍吴楚粤黄珊珊朱遂强
关键词:癫痫焦虑抑郁睡眠
青年非创伤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脑出血的患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18~50岁的青年人群中,脑出血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对其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尚未对该群体进行广泛研究。本文对青年脑出血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贤贤贾宇超叶嘉禾黄珊珊朱遂强
关键词:青年脑出血
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导致胼胝体和海马联合发育不全
2015年
目的探讨adam 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方法将gfapcre转基因鼠和adam10loxlox转基因鼠杂交,得到神经细胞特异性adam10基因敲除鼠(gfapcre-adam10loxlox);在出生后第14d对小鼠大脑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dam10基因敲除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gfapcre-adam10loxlox)后,小鼠可存活至出生后3w左右;HE染色发现胼胝体缺失,海马发育不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髓鞘发育异常。结论 Adam10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性敲除小鼠神经细胞adam10基因导致胼胝体和海马联合发育不全,髓鞘发育异常。
王义辉李秀娟黄珊珊汪明欢
关键词:ADAM10中枢神经系统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耐药性癫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癫痫是一种以皮质兴奋性和抑制性失衡为特点的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为耐药性癫痫患者[1],即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合理选择、足量使用的抗癫痫药物方案治疗后仍发作控制不佳[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心理功能。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耐药性癫痫患者,有必要寻求神经调节技术辅助药物以控制癫痫发作[3]。
吴辉婷黄珊珊周营营吴春梅朱遂强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癫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