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鸿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天麻
  • 3篇种子
  • 3篇种子萌发
  • 3篇萌发
  • 2篇大蟾蜍
  • 2篇中华大蟾蜍
  • 2篇蟾蜍
  • 2篇共生萌发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 1篇蛋白组学研究
  • 1篇低温胁迫
  • 1篇动蛋白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物质
  • 1篇原核表达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云南省药物依...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凌鸿
  • 5篇曾旭
  • 5篇郭顺星
  • 3篇刘东春
  • 3篇王东
  • 2篇刘彦芳
  • 1篇陈曦
  • 1篇代英辉
  • 1篇陈娟
  • 1篇袁丹
  • 1篇郑玲
  • 1篇夏明钰
  • 1篇王秋爽
  • 1篇李媛媛
  • 1篇初冬

传媒

  • 3篇菌物学报
  • 2篇药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铁皮石斛DoLEA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LEA)是一种亲水、热稳定性蛋白,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研究LEA家族基因对铁皮石斛抗逆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种子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获得全长cDNA,命名为DoLEA2(Gen Bank登录号:KY626329)。该基因全长cDNA为1 224 bp,编码313个氨基酸,具有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EA_2)结构域和水分胁迫高敏感响应结构域,所编码蛋白与其他物种LEA2蛋白具有较高相似性,在进化上与单子叶植物聚为一支,且与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亲缘关系最近。铁皮石斛DoLEA2在叶的表达量最高,根和茎次之。该基因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能够高效表达,其优化表达条件为:37℃添加终浓度0.5 mmol·L^(-1)的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4 h。盐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重组pET28a-DoLEA2菌株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本研究首次获得了铁皮石斛LEA2全长cDNA序列,验证了其耐盐胁迫功能,为进一步研究铁皮石斛抗逆性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凌鸿曾旭郭顺星
关键词:RACE
内生真菌对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需与适宜的内生真菌共生才能萌发。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能够为兰科药用植物种子萌发提供必要的碳源、氮源等多种营养物质。本文对内生真菌为兰科药用植物种子提供的营养物质进行总结,并对二者的营养关系进行了综述。
杨建文凌鸿张盈曾旭郭顺星
关键词:药用植物共生萌发内生真菌营养物质
天麻晚期胚胎富集蛋白表达与抗寒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天麻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EA2)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根据天麻种子转录组测序结果,得到天麻晚期胚胎富集蛋白基因序列,获得重组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进行低温实验。结果获得两条天麻LEA2基因c DNA序列。GeLEA2-1和GeLEA2-2全长分别为477和942 bp,编码158和313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7.30×103和34.85×10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天麻LEA2基因分别与拟南芥和水稻LEA2基因具有较高相似性。此外,天麻LEA2基因与已知的多种植物的LEA2蛋白具有相似的功能结构域。低温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含有GeLEA2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抗寒性较差。结论推测天麻LEA2为抗寒相关的负向调节基因。
李媛媛凌鸿曾旭郭顺星
关键词:天麻基因克隆低温胁迫
中华大蟾蜍γ-肌动蛋白基因Bbgγ-Actin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6年
旨在获得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序列全长。以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耳后腺为材料,提取总RNA,通过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快速得到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基因(Bbg Actin)cDNA全长2 055 bp,通过RT-PCR技术对其ORF序列进行验证,并对Bbg Actin基因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Bbg Actin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 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通过BLAST P程序分析,所得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肌动蛋白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在89%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bg Actin与γ-Actin聚为一类,所得中华大蟾蜍肌动蛋白属于γ-Actin。首次获得了中华大蟾蜍γ-Actin cDNA全长序列。
刘彦芳王秋爽凌鸿刘东春代英辉王东
关键词:中华大蟾蜍CDNA全长系统进化
石斛小菇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转录组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天麻Gastrodia elata种子细小而无胚乳,自然条件下需要石斛小菇Mycena dendrobii等真菌共生来完成种子萌发和生长。为了探讨天麻种子接菌萌发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本研究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对共生真菌石斛小菇、天麻成熟种子以及接菌萌发后的天麻原球茎进行比较分析,共获得42 263条注释unigenes,并筛选到5 409条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代谢、离子结合等生物学通路中。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参与了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碳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淀粉与蔗糖代谢以及氨基酸生物合成中。真菌和植物细胞壁多糖经降解产生的寡糖激发子,可以诱导宿主产生多种防御反应,参与到宿主与真菌互作中。在共生萌发过程中,真菌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如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甚至上调了20倍之多。此外,植物细胞壁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基因表达显著升高。这类基因表达可释放寡糖激发子,在天麻种子对石斛小菇的防御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分析天麻种子接菌萌发前后基因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天麻重要功能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基础。
曾旭杨建文凌鸿张盈郭顺星
关键词:转录组种子萌发天麻
天麻种子与真菌共生萌发的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典型的腐生型兰科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需要小菇属Mycena真菌的侵染和共生,目前天麻种子共生萌发分子机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首次对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采用i TRAQ标记的液质联用技术,成功鉴定了天麻成熟种子和萌发后原球茎的蛋白质组,共鉴定蛋白1 769个(global FDR 1%)。两组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获得差异蛋白269个。差异蛋白GO注释结果表明,在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过程中,差异蛋白参与的功能和生物过程多样,以催化和结合为主,还参与感知环境刺激、分子信号等功能。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还主要参与了转导、能量代谢、次生代谢和环境适应等过程。我们发现,一些参与内吞作用的蛋白在共生萌发过程中存在差异表达,表明内吞可能参与到二者互作过程中。对差异蛋白质组的深入解析和研究有利于揭示天麻种子共生萌发的分子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曾旭杨建文凌鸿张盈陈娟郭顺星
关键词:天麻种子萌发蛋白组
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Ⅰ在木通马兜铃不同部位中的动态累积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考察马兜铃酸I的动态累积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流速1.0 m L·min-1,柱温30℃。结果从5月中旬到6月中旬,木通马兜铃根和叶中马兜铃酸Ⅰ含量均呈上升趋势,6月中旬叶中马兜铃酸Ⅰ含量达到顶峰后呈现下降趋势,而根中马兜铃酸Ⅰ含量继续呈现上升趋势,至7月下旬根中马兜铃酸Ⅰ含量达到峰值,从7月下旬到9月下旬根中马兜铃酸Ⅰ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叶中马兜铃酸Ⅰ含量趋于平稳;从5月中旬到9月下旬,木通马兜铃茎、果实中马兜铃酸Ⅰ含量变化处于平稳趋势。结论木通马兜铃中马兜铃酸Ⅰ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时效性,为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生合成途径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凌鸿初冬郑玲刘东春袁丹王东
关键词:HPLC采收期
中华大蟾蜍色氨酸羟化酶BbgTPH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功能鉴定
2016年
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 I,TPH1)是催化色氨酸生成5-羟色胺的限速酶,而5-羟色胺不仅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从中华大蟾蜍耳后腺文库中克隆得到中华大蟾蜍色氨酸羟化酶c DNA。构建原核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 MAL-Bbg TPH1,将其导入Escherichia coli TB1中,用IPTG诱导重组菌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以色氨酸为底物进行体外酶促反应,采用LC-MS法鉴定反应产物。结果显示Bbg TPH1基因c DNA全长为1 984 bp,开放阅读框1 443 bp,编码480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5.2 k Da,理论等电点为5.58,具有芳香族类羟化酶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芳香族类羟化酶家族特有的特征信号序列。氨基酸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物种TPH1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显示Bbg TPH1与非洲爪蟾的TPH1亲缘关系最近。Bbg TPH1在E.coli TB1中能够高效表达,其优化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20℃、IPTG浓度0.5 mmol·L-1。酶活检测结果显示,重组Bbg TPH1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可将色氨酸转化为5-羟色氨酸。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蟾蜍属动物色氨酸羟化酶全长c DNA序列,并验证了其催化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蟾蜍中蟾毒色胺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分子机制以及次生代谢调控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刘彦芳陈曦凌鸿刘东春夏明钰王东
关键词:中华大蟾蜍色氨酸羟化酶DNA原核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