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潇然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力衰竭
  • 6篇衰竭
  • 4篇慢性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营养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自我效能
  • 2篇护理
  • 2篇家庭
  • 2篇干预
  • 1篇延续护理
  • 1篇抑郁
  • 1篇营养评价
  • 1篇营养素
  • 1篇预后
  • 1篇舒张
  • 1篇舒张性
  • 1篇舒张性心力衰...
  • 1篇睡眠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孙国珍
  • 6篇马潇然
  • 4篇林红
  • 4篇陈媛媛
  • 2篇田金萍
  • 2篇王琴
  • 1篇陶源
  • 1篇张海锋
  • 1篇严伟
  • 1篇李新立

传媒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客观营养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评价客观营养指数在心衰患者营养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61.8±15.0)岁]慢性心衰的住院患者,以微型营养评价(MNA)为"金标准",评价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UT)、营养预后指数(PNI)、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对相关预后的预测性。结果:3种客观营养指数评价得到的心衰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0%、31%、49%。效度分析中,GNRI的评价效果较准确可靠,约登指数为0.738,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0.922、0.816。且3种客观营养指数和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营养指标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预测性分析中,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NI、GNRI对住院日、营养相关并发症(感染)具有独立预测性,且营养指数和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EF)等预后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说明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心衰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准确评估心衰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更好的评估预后相关信息。
林红孙国珍马潇然张海锋李新立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与营养、睡眠质量状况及其相关性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焦虑、抑郁与营养、睡眠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18例住院CHF患者,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微型营养评价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现状及其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焦虑得分中位数为5(3,8)分,抑郁得分中位数为5(2,8)分;47例(39.8%)患者存在焦虑,48例(40.7%)患者存在抑郁。患者MNA得分为(21.5±3.5)分,19例(16.1%)患者存在营养不良,59例(50.0%)患者有潜在营养不良风险,40例(33.9%)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而且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MNA得分明显低于无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组间比较,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例患者PSQI得分中位数为6(4,10)分,其中有42例(35.6%)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而且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PSQI得分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F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营养得分呈负相关(均P<0.001),与PSQI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CHF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与营养及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存在营养不良及睡眠障碍的心力衰竭患者除了治疗心力衰竭外,还应重视其心理状况的评估与干预。
陈媛媛孙国珍马潇然严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营养睡眠质量抑郁
倾向值匹配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质指数与死亡风险关系的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倾向值匹配法排除非随机化造成的混杂干扰,探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体质指数水平和死亡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方式,纳入413例射血分数≤50%的心衰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大小三分位法分为3组(T1组<22.8,22.8≤T2组<26.1,T3组≥26.1),匹配前后分别进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与COX回归。结果:匹配前显示:性别、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等基线值在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衰死亡的风险依旧随着BMI水平的降低而增高,以T3组为对照,T1、T2组的风险比分别为1.890[1.216-2.936,P=0.005]、1.721[1.097-2.698,P=0.018];将T1、T3两组进行PMS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均衡,此时COX回归提示低BMI没有显著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风险比为1.484[0.630-3.496,P=0.366]。结论:低BMI水平和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但低BMI水平更可能是心衰患者心功能损害和并发症的继发结果,而不是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红孙国珍马潇然张海锋李新立
关键词:心力衰竭体质指数死亡率
微量营养素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介绍了维生素、矿物质、辅酶Q10、多种微量营养素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提示微量营养素的补充能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的不良结局。
陈媛媛孙国珍马潇然李新立
关键词:心力衰竭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家庭运动行为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了解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和家庭运动行为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125例住院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及其中106例患者出院后的家庭运动行为。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分为(34.35±7.85)分。9.43%患者选择有氧联合抗阻运动,43.40%患者运动频率为每周3次及以上,52.83%患者运动时间为每次30min及以上,31.13%患者运动强度在自感劳累分级12及以上。不同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运动时间、频率、强度与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庭运动行为有待改进。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从而改进其运动行为。
马潇然孙国珍林红陈媛媛田金萍陶源王琴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家庭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家庭运动行为的自我效能干预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运动自我效能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家庭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7月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8~10月3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针对患者运动自我效能进行干预。分别评估患者入组时和出院后4个月的运动自我效能,并嘱患者出院后记录运动日志(包括运动形式、频率、时间和强度等)。对完成随访且资料完整的71例患者(对照组37例,干预组34例)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运动自我效能得分和运动频率、时间及强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动自我效能干预能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家庭运动行为。
马潇然孙国珍陈媛媛林红田金萍王琴
关键词:心力衰竭自我效能延续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