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于股骨颈皮质厚度分布及股骨颈各象限皮质厚度与股骨颈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 目的 探讨股骨颈中段最狭窄处横断面各象限皮质厚度的差别,及各象限皮质厚度与股骨颈面积骨密度(FNBMDa)的相关性.资料和方法 以'PURE'项目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共计201例,年龄46-76岁,其中女性志愿者136例...
- 马毅民王玲苏永彬张勇刘丹
- 磁共振波谱和mDIXON-Quant评价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比较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和m DIXON-Quant两种方法测量同一组患者L3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均进行MRS和m DIXON-Quant扫描,获取L3椎体FF。结果 MRS和m DIXON-Quant测量L3椎体FF类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是0.888(P=0.000),通过Bland-Altman分析发现50例配对数据95%一致性界限(-14.201,14.508),2%(1/5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MRS和m DIXON-Quant对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测量高度相关,m DIXON-Quant可用于评价椎体骨髓脂肪含量,未来可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孙金磊李葆青王月卿王雷刘丹程晓光张勇端木羊羊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椎体
- 定量CT和DXA测量骨密度在老年男性人群中诊断骨质疏松的应用研究
- 李凯马毅民刘丹苏永彬李新民闫东程克斌翁磊王倩倩顾翔程晓光
- 定量CT骨密度测量诊断中国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评价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同时接受腰椎DXA、髋关节DXA和腰椎QCT检查、年龄>60岁的男性受检者314例。比较DXA和QCT对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DXA(腰椎正位、髋关节)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35/314,11.15%)低于腰椎QCT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141/314,44.90%;χ2=88.70,P<0.05)。结论腰椎QCT BMD测量对中国老年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李凯马毅民刘丹苏永彬李新民闫东程克斌翁磊王倩倩顾翔程晓光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X线
- 定量CT和双能X线吸收评价北京地区老年人股骨近端骨结构的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DXA)对股骨近端髋部结构分析(HS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北京地区40名男性(53-76岁)和76名女性(48-76岁)社区居民行左髋DXA和QCT扫描,分别测量股骨颈横截面积(CSA)和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QCT所测CSA和CSMI均大于DXA所测CSA和CSMI(P均〈0.01),两种方法测量CSA差值的中位数为0.97cm^2,CSMI差值的中位数为0.49cm4。QCT和DXA测量CSA和CSMI均显著相关(r=0.85、0.78,P均〈0.01)。结论 DXA和QCT对中国老年人股骨颈CSA和CSMI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老年人群股骨近段骨结构诊断。
- 徐黎王玲张勇马毅民刘丹王满宜程晓光
- 关键词:老年人髋关节X线
- 我国中青年男性腹部脂肪分布CT定量测量的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我国中青年男性腹部脂肪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定量CT测量62名男性脐上11cm至脐下8cm共20个层面总脂肪面积(TFA)、腹腔内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并计算总腹部脂肪体积(TTFV)、总腹腔内脂肪体积(TVFV)、总腹部皮下脂肪体积(TSFV)。以BMI 25kg/m2为界,分为BMI〈25kg/m2(非超重/肥胖)组和BMI≥25kg/m2(超重/肥胖)组,各31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FA从下腹部至上腹部逐渐增加。BMI≥25kg/m2组和BMI〈25kg/m2组最大SFA分别位于脐下4cm和2cm,随上、下层面的增加SFA逐渐减小。所有层面TFA、VFA、SFA均与相应的TTFV(R2=0.87~0.98)、TVFV(R2=0.77~0.97)、TSFV(R2=0.84~0.96)相关。VFA在脐上4cm、5cm层面与TVFV相关性较其他层面更显著(R2=0.98、0.97)。TVFV与WC、WHR、BMI、TSFV、TTFV有相关性,与臀围(HC)无相关性。结论我国中青年男性腹部脂肪分布具有特征性;VFA在脐上4cm、5cm最能代表TVFV;WC、WHR、BMI、TTFV、TSFV与TVFV的相关性均弱于腹部任意层面VFA。
- 刘丹程晓光王玲娄路馨张勇马毅民
- 关键词:腹部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