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璋瑜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分子特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及化疗前后机体的凝血功能的改变,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40 例乳腺纤维瘤,101 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对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 (1)浸润性乳腺癌患者APTT与TT较纤维瘤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浸润性乳腺癌手术后PT、APTT、AT-Ⅲ、INR、FiB均较手术前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浸润性乳腺癌化疗后AT-Ⅲ、TT较化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分子分型的浸润性乳腺癌的凝血功能对化疗反应不一.(5)浸润性乳腺癌Ⅰ期、Ⅱ期及Ⅲ期的AT-Ⅲ和TT均在化疗后缩短,而Ⅰ期患者APTT在化疗后较化疗前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Ki-67高表达组AT-Ⅲ和TT在化疗后比化疗前缩短,APTT在化疗后比化疗前延长(P<0.05);中表达组AT-Ⅲ和TT化疗后比化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INR化疗后比化疗前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易出现血凝异常,肿瘤负荷消除后,凝血功能可得到改善,化疗能促进机体高凝状态,特别是具有高复发转移风险的患者.
- 万玉秋兰晶周晔辉王璋瑜江志鸿李雪娇谢芳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化疗凝血功能KI-67
- 脂肪溶解液与纳米碳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与纳米碳在传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89例乳腺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溶脂组(28例)、纳米碳组(30例)及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中肋间臂神经保护情况等指标。结果溶脂组的手术时间为(201.91±41.58)min,长于传统组(119.69±22.87)min及纳米碳组(124.54±21.95)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上纳米碳组为(24.75±5.37)枚,优于另外两组(P〈0.05)。溶脂组能够明显提高肋间臂神经的保护成功率(P〈0.05),其他指标如术中出血量、臂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溶解液可提高肋间臂神经的保护率、纳米碳可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两者均安全、可行。
- 兰晶姜敏管洪庚周晔辉王璋瑜
- 关键词:乳腺癌脂肪溶解液纳米碳淋巴结清扫术
- 在浸润性乳腺癌中PD-L1介导肿瘤浸润性CD19+B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
- 管洪庚万玉秋兰晶王璋瑜钱海鑫
- 15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疗分析
- 2015年
-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 6月至 2011年9月期间153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3例患者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49例,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术92例,全部甲状腺切除术12例。治愈147例,治愈率为96.1%;复发6例,复发率为3.9%;复发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死亡率为0%;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复发情况及死亡率与手术时切除甲状腺的范围无明显直接关系,术后并发症随着手术范围的增大而增加。结论: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时,术前颈部淋巴结B超意义重大,术式选择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以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且并不提高其复发率及死亡率。
- 周晔辉王璋瑜兰晶万玉秋范春磊管洪庚
- 关键词:术前B超术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