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科
-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高频振荡通气和容量目标通气联合疗法的治疗观察。方法 选择贵港市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接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2月,按简单抽样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为常频通气法,研究组为高频振荡通气和容量目标通气联合疗法,分析两组的治疗指标。结果 两组上机前的氧合指数差异不大,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其上机后6h、上机后12h、上机后24h的氧合指数大大降低(P<0.05);研究组对比对照组其病程指标大大缩短,相关并发症更低(P<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容量目标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疗法,可改善机体的氧合指数,病程时间大大缩短,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 吴学科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
- 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的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究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及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00例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50例患儿撤机后采用HHFNC治疗作为HHFNC组,另50例患儿撤机后进行NCPAP治疗作为NCPAP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情况、血气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上机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及总吸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_2、Sa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P/F、a/APO2水平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相对于NCPAP来说明显降低了鼻损伤的发生率,治疗后血气情况改善更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吴学科
- 关键词:机械通气胎粪吸入综合征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气模式。PRVC具有定时、限压、持续气流、容量控制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PRVC的工作原理、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人体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及PRVC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便为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提供参考。
- 吴学科
- 关键词:机械通气新生儿
- 新生儿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早产儿呼吸暂停在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中极为普遍,目前国内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除了甲基黄嘌呤类药物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主要方法,但它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国外正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取得满意疗效。新生儿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与传统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相比,因其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成本低,同时增加患儿的耐受性和舒适度,保证通气的有效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随着对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深入研究,本文就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高育健廖亮荣吴学科刘文静
-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儿
- 马凡综合征2例报告
- 2015年
- 患儿1,女,出生1h。因出生后窒息行复苏术后气促、呻吟1h于2013年12月6日入院治疗。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2500g,轻度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正常。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入院查体:呼吸62次/min,神志清,
- 吴学科高育健
-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遗传基因
- 血清sRAGE、YKL-40、MMP-16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BPD分为BPD组(n=45)与非BPD组(n=135)。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5 min Apgar、孕妇合并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前感染、产前激素应用)、治疗方式[无创高频震荡通气(NHFOV)、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入氧浓度、输注红细胞悬液及血清YKL-40、sRAGE、MMP-16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sRAGE、MMP-16水平对NRDS并发BPD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RDS并发BPD的危险因素。结果:BPD组患儿母亲产前感染、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7 d、输注红细胞悬液百分比及血清sRAGE、MMP-16水平高于非BPD组(P<0.05);YKL-40水平低于非BPD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RAGE、YKL-40、MMP-16水平预测NRDS患儿并发BPD的AUC分别为0.744、0.826、0.903,最佳Cut-off值分别为55.67 ng/L、62.71 ng/mL、68.74 ng/mL,敏感度分别为70.3%、81.3%、88.7%,特异度分别为83.6%、82.5%、62.7%。产前感染、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7 d、输注红细胞悬液、sRAGE≥55.67 ng/L、YKL-40≤62.71 ng/mL、MMP-16≥68.74 ng/mL是NRDS患儿BP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RDS患儿血清sRAGE、YKL-40、MMP-16水平是并发BPD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指标。
- 廖亮荣刘文静吴学科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产前感染
- 早产儿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1多态性与新生儿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1多态性与新生儿疾病谱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12月连续性收集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50例,分析新生儿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1基因型与疾病谱的相关性。结果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基因型为AA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新生儿呼吸系统损伤的基因型为AA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早产儿基因型为AG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基因型AA/AG为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果早产儿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基因型为AA/AG为高胆红素血症和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 刘文静吴学科黄敏菁高育健廖亮荣
- 关键词:早产儿疾病谱
- 早产儿拔管后序贯无创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究固尔苏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早产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间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胎龄<32周的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展开前瞻性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nHFOV组(80例)和nIPPV组(95例)。无创通气前,给予两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与固尔苏药物治疗,拔管后nHFOV组采用nHFOV治疗,nIPPV组采用nIPPV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呼吸功能。结果:nHFOV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nIPPV组(χ^(2)=4.225,P=0.04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nIPPV组(χ^(2)=4.371,P=0.037);n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nIPPV组(t=2.304,P=0.022)(t=3.497,P=0.001);nHFOV组血氧分压(24 h)、氧合指数(24 h)显著高于nIPPV组(t=2.030,P=0.044)(t=2.790,P=0.006),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nIPPV组(t=2.324,P=0.021);治疗24 h后nHFOV组的丙二醛(MDA)低于同期nIPPV组(t=4.297,P=0.0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高于同期nIPPV组(t=7.851,P=0.001)及CAT(t=4.548,P=0.000)。结论:nHFOV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有创通气拔管后通气效果优于nIPPV。
- 刘文静刘秀斌吴学科周慧杰苏园园李闵熙
- 关键词: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RDS早产儿随机分为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和HHFNC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相应的通气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前和通气48 h后PaO_2、PaC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以及无创通气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48 h后,两组患儿PaO_2、Sa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HHFNC组PaO_2高于NCPAP组,PaCO_2低于NCPAP组(均P<0.05);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患儿鼻部损伤、腹胀发生率低于NCPAP组(P<0.05)。结论 HHFNC有助于改善RDS早产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患儿的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吴学科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 瘦素受体基因rs1137101多态性分布与早产儿相关性研究
- 刘文静廖亮荣吴学科黄敏菁陆兆美高育健周慧杰谭志军黄玘宁尹小乐江思思苏莉洁梁彦薇曾晓铧覃慧卷韦先明李闵熙丘
- 项目来源:该项目为贵港市科技局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贵科攻贵科攻15113005,计划类别是科技攻关及新产品试制。
瘦素是一种多靶向性且作用广泛的蛋白激素,由肥胖基因编码,主要通过与瘦素受体结合来调...
- 关键词:
- 关键词:早产儿瘦素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