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瑞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肝炎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载量
  • 1篇症状
  • 1篇嗜肺
  • 1篇嗜肺军团菌
  • 1篇嗜肺军团菌感...
  • 1篇主要症状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螺杆菌
  • 1篇米夫
  • 1篇耐药
  • 1篇军团菌

机构

  • 4篇北京世纪坛医...

作者

  • 4篇白瑞
  • 3篇段淑红
  • 2篇王蕾
  • 2篇鲍中英
  • 1篇苑晓冬
  • 1篇郭杨志
  • 1篇姜敏
  • 1篇刘晓燕
  • 1篇王硕
  • 1篇庞婷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6水平与肝功能、HBV⁃DNA载量及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及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参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A级(31例)、B级(60例)、C级(3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IL-6、肝功能、HBV-DNA及HP抗体水平,分析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IL-6水平与肝功能、HBV-DNA及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级>B级>A级(P<0.05);研究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级>B级>A级;研究组患者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级B级>A级(P<0.05);研究组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分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IL-6水平与ALT、AST、HBV-DNA、HP阳性等呈显著正相关,与ALB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6水平与其肝功能及HBV-DNA载量、是否感染HP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肝功能损伤及HBV感染、HP感染的潜在标志物。
白瑞鲍中英王硕姜敏郭杨志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HBV-DNA载量幽门螺杆菌
辨证分型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分别予以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对照组予复合维生素B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3周,追踪观察1年。按疗程完成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共有:治疗组56例,对照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有效率、溃疡愈合、复发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用中医辨证治疗有显著疗效。
段淑红王蕾白瑞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辨证分型疗效观察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嗜肺军团菌感染138例临床特征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嗜肺军团菌(LP)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疾病的思路及恰当用药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5月10日至2015年5月10日在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138例LP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及一般情况和伴随症状,回顾分析临床LP常见的感染途径、诱发因素、临床特征、高发人群及发病季节。结果 138例LP感染者中,感染途径多与蒸汽吸入有关;诱发因素中,因空调使用不当感染占43.8%(59/138),因加湿器使用不当感染占42.0%(58/138),因雾化器使用不当感染占15.2%(21/138)。13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体温37.8~38.9℃;其中伴有咳嗽,胸部X光片显示斑片影37例;伴有咽痛、咳嗽、胸部X光片显示肺纹理粗101例;仅以发热为临床表现22例。血常规普遍增高138例,白细胞(10~20)×109/L,中性粒细胞0.75~0.89;高发人群多见于城市;家庭聚集发病者多见;发病季节全年可见,多见于每年4月、7月及11月和12月份,冬季发病人数高于春夏季。结论我院LP感染诱发因素主要为加湿器及家用雾化器,发病季节多为夏初及冬春季节,冬季发病人数最高,发病人群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家庭聚集者或群居感染者多见。治疗中尤其关注因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后不佳的患者,除考虑常见感染性发热外应警惕LP感染的可能。
段淑红白瑞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发热嗜肺军团菌
持续及间断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出现病毒耐药变异概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LAM)或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持续服药与间断服药(抗病毒治疗12周后,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及HBVDNA转阴,患者自动停药,12周或24周后因HBVDNA〉14。拷贝/ml,排除耐药后再服原药治疗)出现病毒耐药变异概率的情况。方法收集近6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单药持续服用LAM或ETV与间断服用LAM或ETV发生病毒耐药变异的概率及相关因素的差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初治时HBVDNA≥105拷贝/ml的患者,无论是持续服药或间断治疗,病毒耐药变异比例均大于HBVDNA〈105拷贝/ml的患者;持续与间断治疗的患者比较,间断治疗患者的病毒耐药变异率高于持续治疗的患者。同时,间断治疗的患者,第1年、第2年LAM的病毒耐药变异率以及第1、2、3年ETV的病毒耐药变异发生率远远高于持续治疗的患者(P〈0.05)。间断治疗患者的停药次数与病毒耐药变异发生比呈正相关。LAM及ETV在患者中的应用无个体差异及药品差异性。结论核昔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无论是持续或间断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均有可能发生耐药。两者相比,间断性用药更易导致病毒耐药变异发生。
段淑红苑晓冬刘晓燕王蕾白瑞庞婷鲍中英
关键词:肝炎乙型拉米夫定恩替卡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