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骏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麂属两种动物MHC II类DR基因比较研究
- 脊椎动物MHC基因是与机体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多基因家族,其表达产物通常具有高度的多态性,这种多态性赋予动物更为广泛的抗原识别与结合能力,因而被认为是研究脊椎研究动物适应性进化过程的最佳候选基因。MHC基因多态性受种群历史...
- 冯骏
- 关键词:黑麂黄麂系统发生关系进化机制
- 文献传递
- 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被引量:5
- 2015年
- 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是一种小型山溪蛙类,由于叫声独特,种内具有超声通讯功能而引起国内外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首次针对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生境选择以及人为干扰强度对种群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9县1区32条不同的山溪,发现其中的16个有凹耳臭蛙分布,除黄山区的香溪和浮溪具文献记录外,其余14个分布点均为首次报道。基于现存凹耳臭蛙分布点的水系关系,推测该物种在皖南的分布呈现出以青弋江、新安江和水阳江三大水系为纽带、间断分布的格局。对其中10个分布点222只凹耳臭蛙生境选择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夜晚活动周期内,该物种对乔木、灌木丛、草本植物、岩石、沙滩和倒伏朽木等不同生境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F5,54=25.75,P<0.001),栖息在草本植物和灌丛中蛙的数量明显多于栖息在其它几种生境类型中的蛙类。暗示溪流沿岸的草本植物和灌丛对该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乔木对其非活动周期的隐蔽可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破坏程度,将人为干扰程度划分为强、中和弱3种不同强度,对不同干扰强度下种群相对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干扰强度下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强度下的种群密度(F2,13=8.155,P=0.005)。推测适度的人为干扰可能增加了栖息地内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对蛙类的生存和繁衍更为有利。但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对溪流沿岸植被的破坏更为剧烈,种群密度显著下降。
- 冯骏张继辉疏义林姚龙唐鑫生吴海龙
-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境选择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