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阿片类药物使用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在IEU Open GWAS(https:∥gwas.mrcieu.ac.uk/)中获取阿片类药物使用与T2DM的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和加权中位数法(WM)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对结果采用多种敏感性分析进行校验。最后,采用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本研究纳入42个与阿片类药物使用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4种方法的因果方向效应相同,结果均提示阿片类药物使用与T2DM之间呈正相关,不存在反向因果关联。其中IVW结果为OR=1.218(95%CI 1.094~1.356),P<0.001,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WM的OR(95%CI)分别为1.056(0.774~1.440)、1.012(0.783~1.307)、1.079(0.974~1.196)。异质性检验结果P值<0.001,故应重点关注随机效应IVW模型。MR-Egger回归截距项接近0(Egger-intercept=-0.0016,P=0.685),即筛选出的SNPs不存在基因水平多效性。反向MR分析中未发现T2DM与阿片类药物使用上存在因果关联。结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会增加T2DM发生的风险。
目的探讨大直径股骨头金属-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并接受大直径金属-金属THA治疗40例(43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20髋),女22例(23髋);年龄20~85岁,平均55.1岁。单髋37例,双髋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15髋),原发性骨关节炎6例(7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4髋),股骨颈骨折4例(4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13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8.51±5.62)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为(4.21±1.4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78±0.95)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8.3年,平均7.5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3.33±3.21)分、UCLA评分为(7.32±1.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53,P=0.000;t=23.232,P=0.000)。术后3例(3髋)发生大腿疼痛,其中1例出现软组织炎性假瘤。X线片复查示,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分别为(46.5±3.2)、(14.8±3.6)°;股骨柄假体初始稳定质量按照Mulliken标准评定,获优39髋、良4髋。随访期间,2髋发生骨溶解,其中1髋继发假体松动行翻修术;其余患者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大直径股骨头金属-金属THA治疗髋关节终末疾病中期疗效良好。
目的探讨采用第3代陶对陶(ceramic-on-ceramic,CoC)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9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73髋采用第3代CoC假体行THA的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38.6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15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9髋,强直性脊柱炎5例8髋,骨关节炎10例10髋,创伤性关节炎12例12髋,股骨颈骨折12例1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6髋,股骨颈部肿瘤1例1髋。采用Harris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活动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大腿痛。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溶解、假体松动、陶瓷假体碎裂等相关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生存情况。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年,平均9.7年。3例3髋采用"三明治"陶瓷内衬者出现内衬碎裂,行翻修术。1例1髋于术后3年重体力活动后出现髋关节异响,停止活动后异响消失。末次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大腿痛出现,VAS评分为0分。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以陶瓷假体碎裂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6%及95.9%;以假体松动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第3代CoC假体可满足中青年患者THA的需要,中远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