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秦皇岛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秦皇岛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中重度癌性内脏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中重度癌性内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中重度癌性内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氨酚羟考酮治疗,观察组应用氨酚羟考酮联合给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疼痛强度和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疼痛缓解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患者疼痛强度及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疼痛强度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中重度癌性内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温洋白东玉吴彦岭马强冯丽珍
-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氨酚羟考酮
- 多种方法测定白色念珠菌对罗丹明6G的吸收和泵出
- 2015年
- 目的探索白色念珠菌对罗丹明6G的吸收和泵出的测定意义,并对测定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借助2株白色念珠菌敏感株和2株白色念珠菌耐药株,采用多功能微板检测仪、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三种仪器,通过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测定不同敏感性白色念珠菌对罗丹明6G的吸收和泵出,对定量与半定量结果进行T检验,并与定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敏感性白色念珠菌对罗丹明6G的吸收基本一致,实验用耐药菌对罗丹明6G的泵出比敏感菌多;以多功能微板检测仪测定结果为标准,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与之的一致性为83.3%,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之的一致性为91.7%,三种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白色念珠菌对罗丹明6G的吸收和泵出的测定可以为研究新型抗真菌成分的作用机制和真菌耐药逆转剂的作用机制提供工具菌株和可能的研究方向,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
- 郭琼杰马强王宝泉王莉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罗丹明6G
- 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联合抗白色念珠菌效果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的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作用。方法借助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13株,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虎杖免煎颗粒的抗真菌作用及其与氟康唑的联用时的抗真菌作用。结果虎杖免煎颗粒对氟康唑敏感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平均值为74.67 mg/ml,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MIC平均值为237.71 mg/ml;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白色念珠菌表现为相加或无关作用,对耐药白色念珠局表现为协同作用。虎杖免煎颗粒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白色念珠菌的分数抑菌浓度指数(FICI)平均值为0.81,对耐药白色念珠菌的FICI平均值为0.35。结论虎杖免煎颗粒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与氟康唑联合应用对敏感菌表现为相加或无关作用,对耐药菌表现为协同作用。
- 郭琼杰马强殷吉磊王宝泉李亚光
- 关键词:氟康唑白色念珠菌抗真菌作用
- 虎杖免煎颗粒联合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虎杖免煎颗粒联合氟康唑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建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动物模型40只,按照给予虎杖免煎颗粒联合氟康唑、单独氟康唑、单独虎杖免煎颗粒进行分组,每组10只,并与空白对照组(10只)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并选择6株白色念珠菌,测定虎杖免煎颗粒联合氟康唑的抗真菌作用。结果:经过虎杖免煎颗粒联合氟康唑灌胃的小鼠,在治疗后3d、7d,IL-2水平较治疗前得到显著升高,结果高于单独使用虎杖免煎颗粒、氟康唑的小鼠(P<0.05)。结论:虎杖免煎颗粒联合氟康唑具有有效的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作用,可提高小鼠免疫力。
- 郭琼杰马强王宝泉李亚光
- 关键词:氟康唑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
-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控制真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0例恶性肿瘤经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软件对真菌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95例出现了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9.79%,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3种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55.10%、12.24%、8.16%,真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口腔、泌尿系统是发生真菌感染的最主要部位,构成比分别为54.74%、14.74%、13.68%,感染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住院时间长短、是否应用广谱抗菌药以及是否使用激素是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患者的性别与是否引起真菌感染无明确的相关性。95株真菌对治疗真菌的常见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酮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27.55%,其次为益康唑耐药率为18.37%。结论针对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因为真菌感染而影响本身的治疗效果。
- 马强郭琼杰白东玉温洋
-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化疗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