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亚南

作品数:2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乡村
  • 4篇高校
  • 3篇思政
  • 3篇教育
  • 2篇农村
  • 2篇农村社区
  • 2篇文化振兴
  • 2篇教学
  • 2篇创业
  • 2篇村社
  • 1篇德才兼备
  • 1篇德育
  • 1篇德育价值
  • 1篇新人
  • 1篇意蕴
  • 1篇应用型高等教...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应用型人才培...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灾荒

机构

  • 15篇南宁学院
  • 1篇广西交通职业...

作者

  • 15篇陈亚南
  • 1篇薛辉
  • 1篇左婧

传媒

  • 4篇沿海企业与科...
  • 2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语文建设
  • 1篇农业经济
  • 1篇高教探索
  • 1篇山西农经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文化产业
  • 1篇传承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敞口船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口船袜,包括袜底;袜底的前端设置有袜头,袜底的后端设置有袜跟,所述袜头防滑条的上端开口处内侧设置有袜头防滑条,袜跟的内侧上端设置有袜跟防滑条,所述袜底的中部两边上设置有袜底防滑条,所述袜底的前部和后...
左婧陈亚南
文献传递
继承与创新:近30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概述——环境社会学的思考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近代灾荒史再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从整体性研究、区域灾荒史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史料整理建设工作等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近30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重点从环境社会学角度提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今后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领域和内容、资料建设以及研究队伍等4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希冀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在宏观把握和向纵深发展两方面有序并进提供些许思路和参考。
薛辉陈亚南
关键词:环境社会学
论新桂商精神融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过程的路径——以南宁学院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话题。文章从简要阐述"大创业教育观"逐渐成为"双创"新时代的共识入手,在分析新桂商精神的丰富内涵基础上,探讨新桂商精神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进而提出新桂商精神融入四个课堂的多样化路径,以促进新桂商品牌助力南宁学院商科专业特色发展。
陈亚南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教学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四融一体”思创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2025年
产教融合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为高校推进思创协同育人提供了条件和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育人目标一致性、教学内容互融性、育人效果互通性等特征,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同促进。然而,当前高校在“思创融合”过程中,存在部分认识和实践上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厘清“思创融合”的关系,构建理念上的融洽、主体上的融合、要素上的融汇、实践上的融通“四融一体”的思创融合实践模式,进而提升高校“思创融合”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陈亚南牙彩劝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生息的基因与灵魂,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与底气,是中国人民不断创造辉煌成就的动力与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德育培育的第一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如何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尤其是在德育教化中的价值,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陈亚南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人文精神德才兼备
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探析--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指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是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深厚的理论、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内容、详实的论述为我们探究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思路和启发。该书共分为十章,分别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部分院校的办学案例等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内涵,指出应用型大学要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要通过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国家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笔者详细阅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认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应着力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陈亚南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教育高素质创新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事业发展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高校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近三年(2015-2017年)高等教育类13种CSSCI期刊中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统计和分析主要的代表性论题和内容,呈现当前研究进展现状,供今后进一步探讨参考和借鉴。
陈亚南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CSSCICNKI
地方优秀文化在大学生思政课研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2023年
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课鲜活的教学资源和重要教学内容,对讲好高校思政课具有丰富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等重要意义。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内容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在实践中,高校思政课要更好地开发和应用地方优秀文化,就需要重视文献研究,加强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整理;广泛开展调研,深入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结合教育目标,主动融入地方优秀文化案例;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地方优秀文化育人效果,进而讲好地方文化故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陈亚南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资源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2024年
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的理解与把握,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文化振兴重要论述的推进和落实,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开掘与转化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面临文明转型和文化重构、处于话语衰微和传播弱势以及困于主体缺位和载体缺失的“现实之困”,从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党建引领、发挥人才支撑和创新传播方式等路径探寻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善为之度”,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颇具现实理性和时代价值。
卢诗杰陈亚南
关键词:理论逻辑
新时代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20年
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及其必然性,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认为高校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并通过打造新主体、构建新体系、探索新形式等途径实现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陈亚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