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少龙

作品数:17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甲状腺
  • 7篇肿瘤
  • 5篇乳头
  • 5篇乳头状
  • 5篇乳头状癌
  • 5篇甲状腺乳头状...
  • 3篇腺肿瘤
  • 3篇激素
  • 3篇甲状腺激素
  • 3篇甲状腺肿
  • 3篇甲状腺肿瘤
  • 3篇TSHR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液
  • 2篇受体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引流
  • 2篇术后引流液
  • 2篇锁骨
  • 2篇肿瘤转移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
  • 3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邹城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郝少龙
  • 15篇郑海涛
  • 12篇姜立新
  • 8篇宁进尧
  • 6篇吴国长
  • 3篇马纪红
  • 3篇李宝元
  • 2篇宋西成
  • 2篇刘日明
  • 2篇王东
  • 1篇杜柏荣
  • 1篇袁鹰
  • 1篇马驰
  • 1篇许洁
  • 1篇郑桂彬

传媒

  • 4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定量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和随访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 RNA水平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较高,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与Tg一样作为肿瘤标记物,并且可避免Tg Ab的干扰。其可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重要的辅助分子诊断方法之一,也是判断预后情况的标记之一,临床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郑海涛郝少龙姜立新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激素受体滤泡状癌良性结节
甲状腺术后引流液PTH监测的临床意义
郑海涛郝少龙刘新承马纪红宁进尧吴国长张华孙岩宋西成
甲状腺患者喉不返神经的术前影像诊断和术中监测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的病例及影像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到2014年间喉不返神经8例患者,探讨非返性喉返神经的术前判定和术中识别及保护技巧。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增强CT和颈部超声,4例患者术前超声提示迷走锁骨下动脉。甲状腺增强CT术前判定8例。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在正常位置未见喉返神经,均证实为非返性喉返神经,平均手术时间为58 min,喉返神经寻找时间约12 min,术后发音良好,双侧声带活动正常。结论术前颈部增强CT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食管后方异常右锁骨下动脉,提示右侧非返性喉返神经存在,术中仔细操作,有助于避免损伤。
郑海涛杜柏荣郝少龙宁进尧李宝元王东姜立新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锁骨下动脉
胸苷激酶1在普通外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嘧啶补救途径的酶,催化脱氧胸苷磷酸化生成胸苷一磷酸(TMP),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诸多实验证明,TK1可用于健康体检、肿瘤筛查、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价,是一种灵敏有效的肿瘤增长标志物。综述近年来关于TK1在普通外科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刘新承郝少龙姜立新郑海涛
关键词:胸苷激酶恶性肿瘤普通外科肿瘤标志物
肾透明细胞癌甲状腺转移一例报道被引量:3
2018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51岁,查体发现双侧颈部肿物2年于2015年9月20日入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患者2007年7月12日诊断为左肾癌在本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侧肾脏透明细胞癌。术后干扰素继续治疗.定期随访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刘新承郝少龙宁进尧姜立新郑海涛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转移肾透明细胞癌
空肠胃肠间质瘤术后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等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报道1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高危空肠间质瘤术后发生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2000年1月至2016年8月发表的关于GIST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对检索得12篇个案报道、共17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收治1例为高危险度分级小肠间质瘤患者,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后因个人经济原因患者未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术后1年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再次入院,诊断考虑为GIST颈部转移,行颈部肿物切除,术后予以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后,随访13月未见进一步转移。文献报道GIST淋巴结转移17例病例中,11例原发灶为胃GIST,4例为小肠GIST,2例为食管GIST;仅3例为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复发;且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原发器官周围(83.4%,14/17),仅有3例出现外周淋巴结转移。结论GIST出现淋巴结转移极为罕见,其中小肠GIsT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出现周围淋巴结转移更为罕见。
马驰郝少龙刘新承宁进尧吴国长姜立新郑海涛
关键词:淋巴转移病例报告
BANC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SHR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并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发展过程中TSH/TSHR/c AMP和Ras/Raf/MEK/ERK(MAPK通路)两条信号通路,探讨了BRAF激活的长链非编码RNA(BANCR)对PTC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表达调节表达调控的意义。BANCR表达上调可能会使PTC组织中TSHR的表达降低,从而促进了PTC的发生发展,并可能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明确BANCR对PTC组织TSHR表达调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PTC的发生机制,并可能会为PT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郝少龙刘新承马纪红姜立新郑海涛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甲状腺激素MAP激酶信号系统
实体恶性肿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恶性实体肿瘤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已成为肿瘤学界的研究热点,使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检测达到单细胞水平,从而被视为恶性肿瘤的"液体活检"样本,并具有无创、多次、实时获取及整体性等优点,在实体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常见CTC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CTC检测技术,指导其在科研及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郝少龙刘新承刘日明许洁宁进尧吴国长姜立新郑海涛
关键词:肿瘤肿瘤循环细胞肿瘤转移
Delphian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Delphian淋巴结(Delphian lymph node,DLN)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所有甲状腺癌患者共505例,将208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病理报告中明确标明喉前淋巴结检测情况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8例患者中,Delphian淋巴结检出率63.0%,转移率21.4%;Delphian淋巴结转移与多灶(P=0.038)、肿瘤直径〉1 cm(P =0.001)、BRAFV600E基因突变(P=0.017)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肿瘤直径〉1 cm(95%CI 1.308-9.909,OR=3.600,P=0.013)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95% CI1.313-2.163,OR=1.685,P〈0.001)是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转移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增加8.8倍;DLN转移伴侧颈转移患者较不伴转移患者更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6.5±3.0比1.5±0.7,P=0.009),6例中有5例为多灶并伴有BRAFV600E基因突变.结论 Delphian淋巴结转移预示着中央区淋巴结及侧颈部淋巴结转可能性增高,应术中评估Delphian淋巴结情况以指导区域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治疗随访策略.
郑桂彬郝少龙刘新承宁进尧吴国长王东李宝元姜立新宋西成郑海涛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继发乳腺转移癌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女,63岁.主因“查体发现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伴声音嘶哑”入住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2001年11月曾因“左侧乳腺癌”接受“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7/8),免疫组化示: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约70%、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约7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阳性率约5%,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
郝少龙刘新承宁进尧吴国长姜立新郑海涛
关键词:甲状腺癌乳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