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郗海涛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3篇神经修复
  • 3篇偏瘫
  • 3篇急性
  • 2篇预后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康复训练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1篇蛋白
  • 1篇德尔菲
  • 1篇德尔菲法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电信号
  • 1篇短期预后
  • 1篇心理

机构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玉泉...
  • 2篇北京市虹天济...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14篇郗海涛
  • 2篇贾如冰
  • 2篇黄红云
  • 2篇申红梅
  • 1篇赵燕星
  • 1篇陈琳
  • 1篇赵忙所
  • 1篇朱宏伟
  • 1篇乔立艳
  • 1篇张黎
  • 1篇何乐
  • 1篇公维军
  • 1篇苗素华
  • 1篇席家宁
  • 1篇袁宏伟
  • 1篇卜云芸
  • 1篇陈娣
  • 1篇刘长信
  • 1篇张峰
  • 1篇刘铁军

传媒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AQP-1、AQP-4、AQP-9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血清(AQP)-1、AQP-4、AQP-9与急性脑梗死(ACI)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70例ACI患者为研究的ACI组,另取11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CI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清AQP-1、-4、-9含量,评价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分为轻度损伤亚组、中度损伤亚组、重度损伤亚组,评价ACI患者的90d预后并分为预后良好亚组、预后不良亚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指标预测ACI预后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CI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AQP-1、AQP-4、AQP-9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9、15.897、25.201,P<0.05);ACI组中入院时的血清AQP-1、-4、-9含量为重度损伤亚组>中度损伤亚组>轻度损伤亚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患者治疗后1月时的血清AQP-1、-4、-9含量高于预后良好亚组(t=5.776、4.598、7.257,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AQP-1、-4、-9含量单独及联合均对ACI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QP-1、-4、-9含量均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AQP-1、-4、-9含量升高,在评估预后中具有预测价值。
李志银郗海涛闫旭玲孟丽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水通道蛋白
基于康复与临床融合的康复治疗师亚专业化培养探索被引量:6
2020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北京康复医院在康复与临床融合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科发展及临床需求,在康复治疗师初期成长中的亚专业化培养方面展开全面科学设计和实践,强化了康复治疗师亚专业技能培养,为规范准入、深入专业提供了有效途径。
李硕贾如冰郗海涛郄淑燕马鑫鑫娄亚兵公维军席家宁刘铁军
关键词:康复治疗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被引量:71
2023年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陈琳张志强卜云芸戴宜武何超何乐李聪刘长信苗素华乔立艳屈传强万继峰郗海涛杨利袁宏伟张家成张黎张文川赵忙所赵燕星朱宏伟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
颈椎骨折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2024年
目的构建颈椎骨折急性脊髓颈损伤患者(ACSCI)手术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23例ACSC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队列之间的变量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变量,并利用最终筛选的变量构建预测ACSCI术后6个月预后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辨别能力,校准曲线(CC)评估一致性,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受益情况。结果预后不良发生率33.12%。训练队列(226例)和验证队列(97例)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高能量损伤、上颈椎损伤、髓内T2信号长度(IMLL)>6 cm、ASIA-B级、ASIA-A级和晚期手术与ACSCI患者6个月预后存在相关性。校准曲线和标准曲线贴合度较好,DCA曲线显示列线图在预测ACSCI患者术后临床预后不良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ROC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AUC分别为0.829和0.811。结论基于性别、年龄、损伤机制、损伤节段、IMLL、ASIA分期和手术时机等风险因素构成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ACSCI患者的手术预后。
闫旭玲郗海涛李志银卢晓燕
关键词:颈椎骨折急性颈脊髓损伤预后列线图
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强化运动治疗对其心理、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于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纳入150例,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1:1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开展强化运动治疗),各组纳入75例;观察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相对高(P<0.05);干预后,两组简易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分均大幅度升高,其中观察组评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强化运动治疗施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并积极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取得良好预后结果。
孙艺淼郑辉曹斌石艳春王伟韬郗海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基于人-环境-作业(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PEO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PEO组采用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效果、下肢功能、肌力水平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训练后PEO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较训练前改善,且PEO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肌力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PEO组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均强于训练前,且PEO组较对照组更强(P<0.05)。结论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具有明显康复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增加表面肌电信号,提高肌力水平。
孙艺淼郗海涛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表面肌电信号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刻板性自残行为1例疗效报告
目的:报告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脑性瘫痪刻板性自残行为1例。方法观察1例脑性瘫痪刻板性自残行为患者术后改变。患儿男,9岁,罗马尼亚籍,因"发育迟缓9年"入院。诊断1.脑性瘫痪2.刻板性自残行为障碍。于2007年6月17日在基础...
解自行黄红云陈琳郗海涛张峰刘彦铖
关键词:脑性瘫痪自残行为嗅鞘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现状,探索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潜在类别,分析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6—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隐性缺勤量表对北京市384名临床护士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Mplus 8.3进行护士隐性缺勤潜在剖面分析,建立亚组模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384名临床护士隐性缺勤总得分为(15.13±3.73)分,工作-家庭冲突总得分为(26.07±4.16)分,社会支持总得分为(41.59±3.82)分。临床护士隐性缺勤可分为低隐性缺勤组66.6%、中等隐性缺勤组24.5%和高隐性缺勤组8.9%3个潜在类别。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夜班数为4~9个/月(OR=2.008,P<0.05)、工作满意度(OR=2.968,P<0.05)、工作-家庭冲突度(OR=2.190,P<0.01)均是隐性缺勤的正向预测因素;社会支持(OR=0.303,P<0.01)是隐性缺勤的负向预测因素。结论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护士隐性缺勤潜在剖面不同,夜班数、工作满意度、工作-家庭冲突度和社会支持度是临床护士隐形缺勤的影响因素。
张燕郗海涛申红梅马丽荣郝伶俐
关键词:临床护士影响因素
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镇静方案在儿童微创神经修复手术中的应用(附91例报告)
目的前瞻性收集采用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镇静方案在儿童微创神经修复手术中的应用临床数据,总结使用经验。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91例脑性瘫痪儿童实施微创神经修复手术,其中男49例女42例,年龄2~12岁(平...
陈琳郗海涛陈娣王庆苗黄红云王围
文献传递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功能评价量表在脊髓损伤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功能评定是脊髓损伤患者功能能力评定的主要项目之一。不仅可反映患者的功能状况,而且有助于评价治疗的效果。目前常用评定脊髓损伤患者功能的量表有Barthel 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脊髓独立性评定、国际神经修复学会脊髓损伤功能...
郗海涛陈琳黄红云
关键词:脊髓损伤功能量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