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电池
  • 6篇生物燃料电池
  • 6篇燃料电池
  • 5篇微生物燃料
  • 5篇微生物燃料电...
  • 4篇污水
  • 4篇产电
  • 3篇湿地型
  • 2篇电性能
  • 2篇植物
  • 2篇水净化
  • 2篇人工湿地
  • 2篇污水净化
  • 2篇废水
  • 2篇产电性能
  • 2篇处理废水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阴极
  • 1篇植物物种

机构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李雪
  • 6篇王丽
  • 6篇王琳
  • 1篇石超
  • 1篇徐婷
  • 1篇韩冰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5年
活性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结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酸碱反应性,能够作为有效的吸附剂来去除水相和气相环境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活性炭应用的最大的障碍是吸附剂的高成本和活性炭的再生比较难。这促使了活性炭的再生的方法发展,来满足活性炭的再生吸附过程和它的经济可行性。对于活性炭再生技术进行概述,并且设计提出一种新型的活性炭再生技术。
石超徐婷李雪
关键词:活性炭
复合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及同步产电性能被引量:8
2017年
为研究生物阴极在MFC(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分别以粒径为2~4 mm的颗粒活性炭和粒径为2~4、4~8、8~12mm的颗粒石墨为阴极基质材料,构建升流复合生物阴极型单室MFC,研究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能和净水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极基质材料为2~4 mm粒径的颗粒活性炭时,燃料电池中利用玻璃纤维取代离子交换膜,阴极基质材料为选用4~8 mm粒径颗粒石墨的反应柱产电量最大,为534 m V(外电阻为1 000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631.6 m W/m^3,库伦效率为3.82%;阴极的p H越低越有利于阴极的产电反应;不同阴极基质材料的MFC对CODCr去除率均在80%左右,TN、NH_4^+-N及TP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79%、93%和34%.研究显示,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的产电性影响较大,但对其净水效能的影响不大.
王琳李雪王丽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污水净化产电
湿地型生物燃料电池(CW-MFC)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湿地型生物燃料电池(wetland type microbial fuel cell,CW-MFC)由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和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组合而成。CW-MFC利用植物复合生物电极代替贵金属电极,湿地植物独有的根际分泌物(溶解氧、根际酶,根际有机物)和丰富的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使电池具有更为复杂的电极结构和电极催化活性,更高效的去污能力和相对低的建设运行成本,同时CW-MFC的产电机制更为复杂。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对CW-MFC产电机制及产电效能影响因素的综述,评述了CW-MFC电池结构、底物、电极材料、植物物种对系统效能的影响,提出了CW-MFC型电池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王丽李雪王琳王恒超
关键词:电极材料植物物种
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探究湿地植物、电极间距对湿地型生物燃料产电及污水净化效能的影响,本文选用鸢尾、绿萝、富贵竹和观音竹4种湿地植物构建湿地型生物燃料电池与相同结构无种植湿地植物的燃料电池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有植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优于无植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4种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功率密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鸢尾>绿萝>富贵竹>观音竹.相同绿萝植物的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不同的电极间距下的产电性能不同,间距越小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越大.当电极距离为10 cm时,最大功率密度达2.55 W·m^(-3),比20 cm和30 cm分别高约30%和50%.4种湿地植物的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对COD的去除率均达80%以上,COD去除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鸢尾>富贵竹>观音竹>绿萝.
王丽李艳李雪王琳韩冰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湿地植物产电性能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CW-MFC)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该系统在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产电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CW-MFC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将影响CW-MFC系统处理效果和产电效率的因素概括为组成要素、结构特点和运行参数3个方面。论文最后总结了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琳李雪王丽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
湿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及同步产电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芦苇构建单室湿地阴极型升流式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constructed wetland,MFC-CW),研究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粒径及进水COD浓度对MFC-CW的产电和污水净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基质材料为2~4 mm颗粒活性炭,阴极基质材料为4~8 mm颗粒石墨时,电池性能最佳,最大输出电压为318 m V(外电阻为1 000Ω),最大功率密度达到0.197 W/m^3,库伦效率为2.1%。阴极基质材料的种类和粒径对MFC-CW的污水净化性能的影响较小,COD去除率均在80%左右。进水COD浓度是影响MFC-CW运行性能的一项重要参数,系统输出功率密度及COD去除率均随进水CO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进水COD浓度在200~300 mg/L时系统整体运行性能最佳。
王丽李雪王琳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产电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处理污水及产电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以芦苇为湿地植物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MFC-CW),研究进水COD、水力停留时间(HRT)及阴极曝气量对MFC-CW产电和污水净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C-CW系统经驯化后能够稳定运行,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产电。随着进水COD的增大,MFC-CW系统的输出电压及COD去除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在COD为200 mg/L时系统产电量最大,为294 m V;COD为300 mg/L时系统COD去除率最大,为89.4%。随着HRT的增大,系统输出电压先增大后减小,在HRT为3 d时达到最大,为280 m V;系统COD去除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稳,HRT为3 d时去除率最高,为86%。系统输出电压及COD去除率随阴极曝气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增长的速率逐渐减小。选择最适阴极曝气量时需要综合考虑输出电压、污水净化效果及经济成本。综合考虑各因素,优选0.075 m^3/h为最佳曝气量。
李雪王琳王丽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