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清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以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校本实践为例
- 2023年
- 系统开展科学教育是提升学生全面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在科学教育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施方式的系统设计。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厘清科学教育的基本关系,发挥一贯制培养的办学优势,构建了学校特色的“金字塔”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实施、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为重要抓手,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 于学清
- 关键词:科学教育金字塔模式
- 基于项目的单元教学重构、效果与建议——以一年级“动物”单元为例
- 2024年
-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世界问题、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同时需要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探究活动,它是以制作产品并将产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模式。^([1])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待解决的项目任务上,学习效果明显,实现了深度学习,发展了高阶认知能力。^([2])
- 于学清郭晓丽杨惠仪黄爱芬
-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模式
- 教师职业五阶段发展观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实践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例
- 2021年
- 教师发展,学校何为?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纷杂、类别不一,如何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是学校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基于柏林纳的教师职业五阶段发展观探索出了一条教师校本培训新路径,助力教师职业发展政策有效落地。
- 黄瑞华于学清
- 关键词: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分层校本培训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
- 2016年
-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与教的方式。信息技术影响着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新的课程结构、程序、表现形式不一样,我们的老师、学生也都不一样,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然要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
- 于学清
- 小学生科学学科能力发展均衡问题研究——基于TIMSS 2011研究视角
- 2016年
- 以TIMSS 2011评测框架为研究基础,以北京市为例,通过调查问卷,从地域和学生性别两个视角评估小学生科学学科能力的总体发展状况和"知道""应用""推理"三个不同维度的成就表现。研究显示城区学校小学生科学学科能力发展明显优于郊县学校的学生,同时小学男生和女生的科学学科能力发展无显著性差异。
- 于学清黄爱芬董李娜
- 关键词:小学生TIMSS
- 学习科学视野下问题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设
- 问题解决是具有目的指向性的知识建构活动,问题作为这一学习过程的起点,意义重大。学习科学的飞速发展为问题解决学习提供了新助力,尤其是对于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新的思路。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避免一种情况,在创设中,要找...
- 周宇薇于学清
- 关键词: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