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兴国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急诊高血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急诊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3例急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3)。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舌下含服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用药后10、30、60 min收缩压与舒张压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后患者心率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但对照组用药后心率较用药前显著上升(P<0.05),2组用药后心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急诊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 陈祚和罗星曾凡荣
- 关键词: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急诊高血压
- 己酮可可碱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临床资料,采用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己酮可可碱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疾病转归、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满意,能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观辉罗星杨培
- 关键词:己酮可可碱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功能
- 某院急诊科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与病原学特点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医院急诊科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与病原学特点,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兴国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感染类型,以及各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医院急诊科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69例,占63.89%),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24例,占22.22%);108例感染患者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占64.42%,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7株(占35.5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和真菌4株(占3.85%);104株病原菌主要检出自痰液(52株,占50.00%)、血液(24株,占23.08%)和尿液(13株,占12.50%);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0.0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60.00%)。结论:医院急诊科感染患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但革兰阳性菌也有较多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时应尽量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抗感染治疗的准确性。
- 罗星彭观辉杨培
- 关键词:急诊科病原菌分布耐药特点
- 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71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n=35),给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n=36),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后遗症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52.78%;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16±0.35)h,少于对照组的(2.97±0.94)h;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1.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应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患者苏醒时间快,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陈祚和曾凡荣罗星
- 关键词:纳洛酮一氧化碳中毒
- 肠炎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肠炎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炎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宁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且安全性良好。
- 罗星易娜彭观辉杨培黄宗法
-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肠炎宁左氧氟沙星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