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桢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航天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眼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多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在眼眶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眼眶外伤患者行螺旋CT平扫(轴扫)加冠扫,并在平扫基础上进行多曲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图像分析,对不同扫描方式提供病变信息进行比较。结果 眼眶骨折22例,眶内积气15例,球内异物3例,眼环不连续3例,球后血肿2例,眼球缩小或变形4例,眼外肌增粗、移位1例,视神经增粗1例,颊骨骨折2例,鼻窦积液19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眼外伤最有效的手段,轴位和冠状住扫描都是非常必要的,螺旋CT的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朱玉秀杨明宇李桢齐学军邓文辉范伟英高菲李宇东张晖
- 关键词:螺旋CT眼外伤眼眶骨折影像学诊断
- 双螺旋CT非对称扫描和高分辨率扫描在肺部的应用
- 2004年
- 朱玉秀李宇东杨明宇李桢邓文辉齐学军范伟英高菲张晖
- 关键词:高分辨率扫描肺部CT征象
- 前列腺癌MRI及CT征象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比较分析MRI及CT显示前列腺癌征象的敏感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及CT图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CT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PR重建;MRI行常规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结果:MRI及CT均显示19例前列腺体积增大;10例侵犯精囊,2例侵犯膀胱,2例侵犯直肠前壁,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3例,髂骨转移1例;CT显示密度不均匀者18例,含小钙化者2例,4例包膜未受侵犯;MRI显示所有病例信号不均匀,少量出血1例;2例包膜未受侵犯。结论:MRI对病灶的信号改变敏感,对病灶内合并少量出血时更敏感,较CT对包膜侵犯有更高的敏感度,但对微小的包膜侵犯诊断的敏感度低,CT对小钙化较敏感,CT及MRI对于前列腺中央区的小癌灶均不敏感。
- 朱玉秀王宏星李桢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 3.0T磁共振波谱与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 :探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磁共振资料完整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123例...
- 李桢邹月芬王晓辉郑晓风
-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波谱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 X线诊断肺底积液1例
- 2004年
- 李桢李郁芳刘凯张晖李宇东
- 关键词:X线诊断肺底积液病例报告
- DCE-TIC曲线与DWI-ADC值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5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DCE-TIC曲线、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值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的MRI资料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乳腺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42例,分析DCE-TIC类型、DWI-ADC值与定性诊断的相关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单独应用DCE-TIC类型、DWI-ADC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以DCE-TIC类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4.3%,准确率为76.4%;以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61.9%,准确率为75.5%;DCE-TIC联合ADC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91.5,均高于DCE-TIC、ADC值单独应用(P均<0.05)。结论DCE-TIC联合DWI-ADC诊断乳腺癌有更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 李桢李梦露程流泉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女(雌)性